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餐饮

新中国成立70年的“饭碗”变奏曲

2019-09-19 16:04来源:济南日报编辑:蔡源浩
  

时至今日,中国人的一句习惯性问候语至今难以改变:您吃饭了吗?

吃,对中国人来说,是刻在骨子里的五千年的情结;“食”为民“天”,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真实写照;“盼吃饱”,是世代中国人最原始、最朴素的生理需求。

小时候,我身边的长辈们喜欢讲他们那个年代的“苦难史”——是农民的,讲因为粮食匮乏,他们为了充饥,不得不吃糠吃野菜、啃树皮吃树叶;是“公家人”的,讲他们吃饭靠“粮本”或“粮票”,大多数人根本吃不饱,更别奢谈什么肉油蛋奶等副食了。

笔者是一名成长于偏僻农村的“70后”,在我的记忆里,餐桌上“永恒不变”的是地瓜和咸菜。去乡、县求学时,一日三餐,每顿饭是两张地瓜干煎饼外加几根咸菜棒。想吃白面馒头?没“条件”!因为吃馒头要“粮票”,农民去哪弄粮票!所以,在求学期间,老年人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是,“好好识字,以后扔了锄把,别再吃地瓜干了!”当年,不吃地瓜干,便是很多农家孩子努力读书的“动力”之一。

邓小平曾经提出,20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就是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使全体人民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率先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土地“包产到户”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释放了农业生产力,再加上新科学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翻番,城镇和农村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新中国诞生之际,偌大中国,一穷二白。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放言:“历代政府都没有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同样,共产党政权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即便是1974年在罗马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粮食会议上,一些专家的“断言”也是:由于人多地少等原因,中国绝无可能养活10亿人口。但是,1984年之后,中国基本实现了由“吃不饱”到“温饱”的重大历史转变——中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这一历史现实“打败”了西方的一些“预言家”,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中国道路”“中国力量”的无穷魅力。

再后来,从城市开始“反哺”农村,到2002年国家确立的以“多予、少取、放活”为核心的农村改革总方针、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农民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而城市呢?其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现在,对于年轻人而言,“粮本”“粮票”不过是一个传说;“吃不饱”“穿不暖”更是“别人的故事”。因为社会呈现给我们的景象是:人们“想吃啥就吃啥”,以前只有节日才能吃到的大鱼大肉,现在已能天天出现在百姓的饭桌上。除了中餐馆,各种外国美食也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肯德基、麦当劳、法国料理、日本餐厅……中国人嘴巴的选择越来越多,而且还在追求“吃得健康”——中国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伟大奇迹。

从“吃不饱”到“温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中国人的“饭碗”历经的70年“变奏曲”,就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见证“缩影”。70年披荆斩棘,70年砥砺奋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

“樱桃好吃树难栽,幸福不是从天降。”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跑好强国时代的“接力棒”,我们仍需守初心、担使命,不断续写中国“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惠铭生)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