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盘州市新民镇的数百亩软籽石榴基地里的石榴长势喜人、花开正好,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别看现在果园满山青翠,几年前的新民镇可没有这番光景。因气候、产量、市场等原因,种植水稻收成不好,靠种粮食挣不到钱,村民们纷纷外出打工,成片的梯田就成了撂荒田。
2015年3月,土生土长的新民镇俄项井村民周永,在外务工多年后返乡,看着村里一片片荒地,便谋生了个新想法——种果树。他从村民手中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创办了福宝银软籽石榴种植基地,用种植软籽石榴来“唤醒”长期撂荒的土地,带领村民走一条特色富民兴业之路。
“去年通过线上营销,石榴卖到天津、广州等地,短短20来天就全部售罄,收入大约30来万元。”周永说,今年,石榴进入盛果期,产量将超过100吨,收益也十分可观。
福宝银软籽石榴种植基地,仅是新民镇的石榴种植基地之一。如今,石榴基地旁边的土地,也种满了各种经济作物,没有了撂荒的土地。
为了紧密与村民的利益联结,牵头负责产业发展的各个合作社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支付土地流转费,同时,还聘请村民到基地务工。
正忙着给石榴花除虫的李兰珍,便是在位于林家田村的纳新农业软籽石榴基地务工的村民之一。
说起村里种石榴的好处,李兰珍笑开了花。
儿女成家立业后,家里的土地分给了3个儿子入股到石榴基地里,每年都有土地流转费。由于年纪较大,李兰珍想要外出打工却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家务农。如今村里有了石榴基地,李兰珍也有了新的增收门路。“平时就是追肥、剪枝、松土,成熟的时候采摘石榴,一年到头活路不断。”李兰珍说,在基地务工一年能有近2万元的收入。
在福宝银软籽石榴种植基地,长期有五六个脱贫户在基地务工,他们每个月的基本工资有2000至3000元,“就近务工,让他们既能挣钱补贴家用,也能把自己的土地耕种好,收入也比较稳定。”周永说。
昔日撂荒田,今朝果满园。靠石榴种植这把“金钥匙”,成功开启了新民镇果农增收、产业富农、致富奔小康的大门,为盘州市的农村撂荒地管理、利用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也为乡村振兴、群众致富树立了一个模板。 (肖润贤 陶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