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水产

专家:海鲜不太可能成为传染源

2020-06-15 16:15:05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编辑:新闻中心
摘要:相关部门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后,三文鱼瞬间成为热点。那么来自海洋、没有肺的三文鱼会不会传播病毒?还能不能吃?如果能吃的话,又该怎么吃?

  

  中国食品安全报讯(记者陈赛) 6月10日以来,北京地区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骤然紧张,相关部门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肺炎病毒。受此消息影响,“三文鱼”一词瞬间成为热搜,三文鱼会不会传播病毒?还能不能吃?三文鱼产业的未来发展,是否会受到影响?听听相关专家怎么说。

  鱼类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其实,早在今年4月,《亚洲水产科学》期刊刊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机构的专家共同撰写的一篇论文。该论文指出,新冠病毒主要作用于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其病理影响主要集中于肺部。但除肺鱼以外,鱼类没有肺,因此不易感染该病毒。

  今年5月1日,来自伦敦大学学院(UCL)的研究团队在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发表了名为《预测SARS-CoV-2病毒可以与哺乳动物宿主的受体蛋白同源物形成稳定复合体,但同鱼类、鸟类或爬行类动物无法形成》的文章,并得出结论认为在哺乳动物之外,新冠病毒很难感染鱼类、鸟类和爬行类动物。这一研究结果表明,鱼类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仍然很小。

  北京市疾控中心全球健康中心办公室主任、研究员杨鹏表示,北京新发地的病毒溯源还在进一步调查中。“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病毒是从欧洲方向来的,初步判定与输入性有关。与此同时,多位权威病毒专家均表示,“新冠病毒的宿主为哺乳类动物,三文鱼和海鲜不是新冠病毒的宿主,不会感染病毒,体内不会潜伏新冠病毒。”其中,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医学教授金冬雁表示,海鲜不太可能作为一种传染源,因为鱼类作为低等生物,鱼类病毒传染给人的情况几乎没有发生过。而且现在没有证据表明病毒能够在鱼身上复制,也就是说三文鱼本身作为病毒载体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三文鱼切割案板的病毒系污染而非传染

  既然三文鱼不是传播新冠病毒的主体,那么为何会在切割案板上检测出病毒?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博士表示,三文鱼携带病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应该还是被人污染的,传染的途径很可能依然是黏膜接触,比如揉眼睛、抠鼻子之类。

  相关专家分析表示称,从案板中检测到新冠病毒,而携带的方式有多种可能性,极有可能是因液体、空气、手接触等方式附着在表面上,最终遗留在案板上。也就是说,三文鱼案板上的病毒,基本上是被污染而不是被感染。

  去年底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也是在案板、手套、门顶这些环境中检测到了病毒样本,但是具体来源是哪儿尚待考证,会不会是使用案板的人携带病毒然后污染案板,都是需要论证的因素。

  就目前的信息来看,现在发生在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的传染,可能是人传人,只是还未找到那个来源。

  三文鱼还可以吃吗?

  三文鱼,又名大马哈鱼、鲑鱼、撒蒙鱼,被国际美食界誉为“冰海之皇”,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长久以来,中国的三文鱼消费以生食刺身、日料为主,熟食类的烟熏、香煎为辅;而在较为发达的欧美地区,三文鱼则呈现更加均衡的消费结构,烟熏、香煎为主流,刺身、日料亦具有一定市场。

  多位营养学家表示,三文鱼作为优质的动物蛋白来源,含有对人体各种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民众从正规渠道购买三文鱼并做好正常安全防控基础上,无需担忧三文鱼食品安全问题,可放心食用。

  不过从安全角度说,熟食比生食更为稳妥,烹调的高温能够有效让病毒失去活性,专家们建议消费者暂时尽量把三文鱼做熟再吃;再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直接接触生鱼生肉,可以用袋子或手套隔开;做饭时,案板、菜刀、餐具,都要做到生熟分开并及时彻底清洗。

  对国内三文鱼产业有何影响?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此次北京新发疫情,将使国内三文鱼产业面临新一轮重构,产业升级势在必行,集贸市场、小商小贩有可能面临淘汰。传统意义上的三文鱼集贸市场、小商小贩具有开放式作业、人员流动大、接触面广、安全卫生难以保障,无法进行来源和去向的溯源等特点,这些问题在这次北京疫情中暴露尤其明显。

  诸多海产行业研究员及专家表示,此次北京疫情不会改变三文鱼消费增长态势,但三文鱼市场落后的加工方式、多层级批发架构、无序竞争的产业现状将得到改变,具备国家认可生食加工资质、安全卫生管控严格、封闭来源去向可追溯等特点的大型三文鱼产业市场参与主体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三文鱼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并将提速。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