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商务部发布2020年第34号公告,决定即日起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装入2升及以下容器的葡萄酒进行反倾销调查。本次调查通常应在2021年8月18日前结束调查,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2022年2月18日。
对于日趋成熟的国内葡萄酒行业来说,又有何应对举措,葡萄酒产量是否过剩,行业洗牌会否提速?
记者留意到,葡萄酒市场竞争剧烈,商务部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相关葡萄酒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消息传出之后,进口分销机构紧急发声,并表示一些进口商正在考虑转用智利或者南非葡萄酒等,以应对外部复杂的局势变化。
根据全球贸易数据库的最新数据显示,从2019年6月到2020年5月的12个月里,澳大利亚葡萄酒占据中国内地进口葡萄酒市场的份额已经高达37%,远远超过了法国的27%和智利的13%。
据悉,此前给予澳大利亚葡萄酒零关税优惠之后,从澳大利亚进口葡萄酒的额度由2015年的4.5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8.7亿美元,年均增长17.5%。
进口葡萄酒市场格局演变的背后,中国酒业协会方面透露,近年来澳大利亚葡萄酒厂商为了抢占和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惜采取低价、降价的手段向中国市场大量出口葡萄酒产品。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葡萄酒出现了非常明显的“量增价跌”的行为。
倾销严重冲击国内市场
中国酒业协会方面透露,目前澳大利亚葡萄酒倾销幅度高达202.70%,已经对国产葡萄酒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国外产地目前仍处于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大的状态。有欧洲方面的机构预测,欧洲葡萄酒今年过剩量将达10亿升。不仅如此,澳大利亚酿酒师联合会早在2013年起开始发布声明,普通压榨量当年同比增长近10%,并且高于此前6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业内人士透露,从该数据看,这与该地和国际市场对葡萄酒的需求完全不平衡,生产过剩,库存压力较大。
供应方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同时,受到疫情影响,需求端已经做出了回应,不仅进口量持续下降,本土的总产量也逐年萎缩。今年葡萄酒进口量和进口额双双同比两位数下滑,第一季度中国葡萄酒进口额为5.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其中自欧盟进口葡萄酒3.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4.9%。不仅如此,我国的产量也在下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5月,我国葡萄酒总产量10.23万千升,同比下降31.97%,而2019年的总产量更是比2015年累计大幅减少61.11%。
中国去年11个大产区的葡萄酒产量超过72万千升,产量已经连续7年下降;今年1~4月,全国葡萄酒规上企业销售收入为26.69亿元,同比下滑37.87%;利润为0.56亿元,同比下滑79.45%,这些都是当前葡萄酒行业的现状以及需要攻克的难题。
从8家葡萄酒上市企业的年报业绩亦可见一斑,去年8家企业实现整体营收77.1亿元,同比下滑2.2%(2018年A股和港股的葡萄酒上市企业只有7家),净利润方面,除了ST中葡扭亏为盈拿到1492万元归母净利润、张裕A净利润为11.30亿元、怡园酒业净利润为3亿元外,ST威龙、通天酒业、通葡股份等企业出现亏损。
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优化
业内人士透露,伴随着行业洗牌加速,葡萄酒消费则正在逐步恢复,未来逆势反弹仍有机会,部分企业欲突围,其中,张裕A于7月底联合腾讯加码区块链,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勇者。
“疫情到来之前,中国葡萄酒行业已经有了探底筑稳的趋势。”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葡萄酒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祖明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下葡萄酒行业受到极大的关注,亦不失为触底反弹的良机,不过还需要寻找适合企业发展的道路,即适宜的销售模式及运作方式。
面对外部局势的变化,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认为,目前影响有限,当前国内的葡萄酒市场和消费认知已经进入成熟期,当前行业也加速洗牌,以后将往专业化、品牌化去转型,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中逐步优化。(陈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