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贵州省多部门联合打出“组合拳”,省生猪产业领导小组持续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贵州生猪产业正迈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上半年,全省生猪存栏1451.4万头,同比增长22.1%,占全年目标任务数的90.7%;生猪出栏980.7万头,同比增长9.2%,占全年目标任务数的54.5%。
建好饲料厂 养殖源头降成本
近日,走进位于独山县下司镇的贵州日泉农牧有限公司的产业基地,车辆往来不断,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粮食香味。
“这一排高耸的原料塔,存储了用于生产猪饲料的玉米、豆粕等原料。”公司总经理廖晓丹说,这个年产54万吨的饲料厂,是目前西南地区产能最大的饲料生产基地,每天生产出的饲料从厂区分发到独山各处的日泉养猪场,猪舍全部按照先进标准设计,并采用自动化料线和饲料塔模式自动投料,猪舍内采用全自动智能温控系统,实现现代化、高效养殖。
“玉米、豆粕加工成的饲料用于生猪养殖,养猪产生的污水和粪便通过处理后作为肥料,用来种植莲藕与果桑,整个过程实现高效循环。”廖晓丹说,公司始终以“生态循环、健康养殖、低碳经济”为理念,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中,持续带动周边群众增收。
如何降低生猪养殖成本,从而稳定生猪生产与市场价格?在本地建设饲料厂,从饲养源头降低成本是重要一环。
2019年,在省生猪产业专班的指导下,富之源安顺同正生产基地就建成启用了3个储量达5000余吨的立筒仓,既解决了玉米库存量小的难题,又减轻了员工搬运投送的工作负担。
此后,散装仓建成启用,减少了人为接触饲料产品的频次,为确保饲料产品生物安全奠定了基础条件。
2021年,贵州省生猪产业专班继续在饲料源头下功夫,推动富之源等生猪企业参与贵阳综保区年产100万吨粮食报税加工项目。项目全部投产后实际产能可达年产量150万吨,可向贵州饲料和养殖行业提供“质更优、价更廉”的饲料或原料。
楼房养生猪 科技赋能更高效
住楼房、智能环控,呼吸净化了的空气,吃着高温灭菌的饲料……一头头干净又健康的猪,享受着AI监控服务和智能环控的环境,这些都将在兴义市白碗窑镇岔米村成为现实。
近日,记者在岔米村看到,楼房养猪项目基地建设如火如荼。“未来,这些楼房每年将出栏40万头生猪,实现用最少的地养最多的猪。”正邦集团兴义区域发展经理孙映嵩指着在建的工地介绍。
“楼房养猪不仅能够节约用地,更重要的是安全卫生,能够有效抵御疫病。”省生猪产业专班副班长郭小江告诉记者。
在参观岔米村已经建成的部分楼房时,记者看到,每一层都安装有独立的智能化通风系统。孙映嵩说:“智能化通风系统可有效防止病毒在楼层之间传播。全封闭式的分区管理,能够确保生猪与外来疫病完全隔离。正是有了这样严格防控的基础设计,楼房猪场可以经受住不同风险的考验。此外,生猪排泄物还能通过处理系统集中用于周围的种植业。”
目前,贵州楼房养猪项目基地已有10余个。“现代化养殖技术助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还在不断探索中。”省生猪产业专班常务副班长唐隆强告诉记者。
优化产业体系 群众利益有保障
过段时间,桐梓县官仓镇羊复村养殖户钟永刚代养的2400多头生猪即将出栏,仅半年多时间,这批生猪就给他带来了不错的收入。
“日泉农牧公司给我们提供猪苗、饲料、疫苗、技术等,我们负责建圈舍、人工工资、水电费,比以前自己养殖划算多了。”钟永刚说,通过生猪代养,去年就有近300万元的收入。
“只要按照我们的要求养好猪,达到出栏标准,代养户每头猪至少有200元的代养费,市场行情较好的时候,我们还会进行二次分红。”贵州桐梓日泉农牧有限公司服务部主任吴立军介绍,在技术服务方面,公司会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辅助代养户管理,每天收集生猪健康情况,并全程进行跟踪服务,最大程度降低养殖风险。
自引进贵州桐梓日泉农牧有限公司到现在,桐梓县已有26个代养点,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加入到代养行列中。
据生猪产业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有33%的农户从事生猪养殖,养殖场(户)达264万个,部分地区生猪养殖占农民收入30%以上。99家省级以上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数6.6万户,平均每家带动666户。生猪养殖利益联结模式正通过实践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同时,贵州省生猪产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强。全国前20强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有16家在贵州62个县实施生猪养殖或全产业链一体化建设项目。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99家,较上年同比增长11.2%。全省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猪场达3290个,同比增长6.7%。
此外,从育种到屠宰加工、精深加工环节,贵州正通过多种措施积极引导,助推生猪产业链条逐渐完善。下一步,贵州省还将着力优化产业体系,提升生猪产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融合化、品牌化和绿色化“六化”水平,确保“十四五”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邓钺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