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肉畜

大力发展白羽肉鸡有利于肉类消费结构更趋合理

2019-04-19 13:58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编辑:李梦洁
  

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鸡联盟 黄建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重大部署,并明确提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白羽肉鸡产业作为重要的畜牧产业,在调结构、转方式、保安全、促民生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历史成就,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发挥白羽肉鸡节约资源、低碳环保、营养健康等优势,将其作为产业兴旺的战略产业,加大对白羽肉鸡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将有助于畜牧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提升产业竞争力,调整肉类消费结构更趋合理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自2018年8月以来,国内相继大面积暴发非洲猪瘟疫情,生猪产业受到了巨大影响。据农业农村部2月份监测数据,全国400个监测县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5%,同比下降19.1%;生猪存栏环比下降5.4%,同比下降16.6%,创农业农村部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大跌幅,表明非洲猪瘟疫情加速了生猪产业的去产能,市场猪肉供应将出现断崖式下降,或将导致猪肉价格直线上涨。从市场供应角度来看,非洲猪瘟导致猪肉供应不足应该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如果非洲猪瘟马上得到全面控制,也将导致未来一年多的时间内我国的猪肉供应量减少15%~20%左右,相当于年减少约900万吨,如果非洲猪瘟再持续一年左右时间,未来几年我国的猪肉供应量将持续维持年减少近1000万吨的局面;如何保障居民肉类消费需求?如何弥补这么大的猪肉缺口?除了可以进口一部分猪肉以外,白羽肉鸡可以替代200~300万吨左右的短期猪肉缺口。另外大力支持发展我国的白羽肉鸡产业,既是快速替代猪肉缺口的有效途径,又是调整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更趋科学合理的长久之计;由于其成本优势还能有效抑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上涨。白羽肉鸡具有生产周期短、周转速度快,而且产业化集中度高,产品标准化居畜牧产业之首,食品安全可控,同时白羽肉鸡具有白肉的独特健康优势,将能够很好起到替代作用,可快速有效缓解非洲猪瘟带来的市场猪肉供应短缺问题,同时完全可以成为政府战略储备肉类。

国内外白羽肉鸡

发展现状
(一)禽肉在世界肉类生产消费结构的占比不断攀升。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人均肉类占有量不断提高的同时,肉类生产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禽肉产量占比显著上升,从1961 年的12.5 %增长到2016年的36.5 %,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肉类,且国外大多数国家禽肉中90%是白羽肉鸡;牛羊肉占比显著下降,从约1/2(48.8%)下降到1/4(25.7%);猪肉占比基本稳定在 35%~40%,2016年仅为35.8%。

白羽肉鸡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一大消费肉类,美国、巴西白羽肉鸡的人均年消费量45公斤以上,是我国人均消费的5倍,而猪肉的人均消费量仅仅是我国的三分之一,我国的台湾地区、邻国日本的白羽肉鸡人均消费量也是我国大陆地区2倍以上,我国消费了全球55%以上的猪肉,但白羽肉鸡不足十分之一;

虽然我国白羽肉鸡人均消费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已经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白羽肉鸡产业已经成为畜牧产业中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在经历了禽流感、速生鸡、食品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后,如今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未来两三年,白羽肉鸡的年产量有望新增500万吨以上,总产量达到1500万吨;

(二)白羽肉鸡产业在畜牧产业中的地位和贡献不断提高。我国肉鸡产业包括了白羽肉鸡、黄羽肉鸡和肉杂鸡(小白鸡),其中白羽肉鸡占比接近60%,而且产业集中度高居其他畜牧业之首,全国前30家白羽肉鸡企业的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量比例约为60%。而其他国家的肉鸡产业90%以上是白羽肉鸡,这是我国家禽多样性决定的。据权威部门统计,到20世纪90年代初,肉鸡业产值约为200亿元;到2016年,超过2500亿元。肉鸡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基本上都保持在10%左右,最高达13%;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左右,个别年份还超过3.5%。

大力发展白羽肉鸡

产业的理由
(一)白羽肉鸡产业是资源节约型产业,是最节约粮食的产业,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畜地矛盾和人粮矛盾十分突出、耕地资源硬约束条件下,走 “节粮型” 畜牧业发展道路,尤其是大力发展白羽肉鸡产业,是破解矛盾的有效途径。白羽肉鸡有着料肉比最低、生长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等显著优势,且适合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白羽肉鸡料肉比低于1.6: 1,而生猪为3.0:1,牛则高于6:1。换言之,同样生产1千克肉,肉鸡比生猪可节省46.7%的粮食。以2016年为例,我国猪肉产量为 5299万吨,如果将其中的20%转变为鸡肉生产,可节省粮食1484万吨。如果把节约下来的粮食折算成耕地,按我国玉米平均亩产 500公斤计算,可节约耕地2968万亩,可以大幅减少我国玉米的进口,同时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节约耕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白羽肉鸡是环境友好型产业,在畜产品中碳排放最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据国外碳足迹专家研究,在集约化动物饲养体系中,按照生产每千克肉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计算,生产1千克牛肉产生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为14.8千克,生产1千克猪肉为3.8千克,生产1千克肉鸡只有1.1千克。同样地,如果将我国猪肉产量的20%转变为鸡肉替代,那么每年可减少近3000万吨的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此外,白羽肉鸡还是最节水的畜禽品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畜禽饮用水指标进行核算,家禽用水量仅占主要养殖畜禽总用水量的14%左右,其中肉鸡用水量更低,远少于其他畜禽用水量。同时,肉鸡产业还能提供大量优质有机肥,为发展有机农业提供必要条件,进而形成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经济体系,且由于肉鸡养殖消耗水量极少,鸡粪作为最佳的有机肥极易处理和利用,是种养结合综合利用的典范。

(三)白羽肉鸡是营养健康的民生产业,白羽肉鸡是典型的白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能量和低胆固醇的营养优势,鸡肉中的蛋白质含量达22%以上,而脂肪低于5%,营养要素高于其他肉类,不断满足着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日益需求。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也逐渐从“吃饱”“吃好”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 “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的目标。目前我国肥胖人口规模已高达3.25亿,这与不科学的肉类消费结构密切相关。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为猪肉占64%、禽肉占21%、牛羊肉及其他占15%,肉类消费仍然以“红肉”为主。鼓励白肉消费,相应降低红肉消费,更有益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以鸡肉为代表的白肉消费已经成为世界健康消费的趋势,众多专家呼吁,国人肉食消费结构需进入“替换时代”,此次非洲猪瘟将加快我国肉类消费结构更趋科学合理的调整步伐,面对将要发生的猪肉短缺,白羽肉鸡产业致力于快速发展的同时,希望国家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支持;

1.将发展白羽肉鸡产业和发展生猪产业并列看待,出台与生猪一样的支持政策;

2.加大国家官媒对白羽肉鸡的科学宣传,以正本清源,引导消费;

3.坚持贸易对等、公平的原则,有效打击鸡肉走私力度。

4.支持国内开展白羽肉鸡育种工作,加快育种进程,早日解脱种源全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四)白羽肉鸡是现代畜牧业的典范,给中国畜牧业转型升级带来示范作用。在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白羽肉鸡产业无疑代表了畜牧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其产业发展模式与国际接轨,且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成为符合我国国情的成熟产业,成为我国畜牧业未来发展的典范。前30家公司的生产量已经占全国产量的60%左右,规模化、集约化远远领先其他畜牧业,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出口肉类的首位,产品出口到食品安全标准最严厉的日本、欧盟、美国等,国内西式快餐、中式快餐的肉类提供者,这足以说明我国的白羽肉鸡产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高水平。另外生物安全体系是畜牧产业的根本所在,动物疫病的暴发和传播与养殖方式、交易模式密切相关。白羽肉鸡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能够最大程度降低疫病暴发和传播的风险。我国白羽肉鸡产业以全产业链生产模式为主导,在疾病防控、投入品管控、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有着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确保了产业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白羽肉鸡

产业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制定肉鸡产业规划。国家和地方政府应从国计民生的高度给予白羽肉鸡产业发展以应有的重视。将大力发展白羽肉鸡作为促进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和生活幸福水平的重大举措,作为产业兴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产业来抓。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做好全国肉鸡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对白羽肉鸡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完善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促进白羽肉鸡产业健康发展。

(二)将白羽肉鸡产业列入国家数据统计范畴。目前肉鸡产销量已经位居我国肉类第二,生产消费潜力巨大,与之不相称的是国家没有对肉鸡进行统计。应对肉鸡与生猪、草食畜牧业一视同仁,将包括白羽肉鸡在内的肉鸡产业列入单独统计目录。不仅要有鸡肉生产、消费等方面的数据,还要对白羽肉鸡、黄羽肉鸡等亚类进行细分统计。产业相关数据可以由企业提供,但统计数据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产品,应该由政府部门权威发布,便于指导肉鸡产业发展。

(三)启动国家白羽肉鸡遗传育种重点研发计划。我国白羽肉鸡一直都是国外品种一统天下,出于对种源安全的考虑,加强白羽肉鸡自主育种是重中之重。我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基础薄弱,与国外长达几十年的育种素材、人才、技术、资本积累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面对咄咄逼人的市场形势,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充分利用国内丰富的遗传资源,走差异化战略,立足本土消费市场,设立重点研发计划,助推适合我国消费特色的白羽肉鸡品种育种工作。

(四)推进饲料粮收购、进口市场化进程。在不影响口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适当放开饲料粮市场,推进饲料粮贸易配给。将口粮和饲料粮区别对待,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推进玉米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降低畜牧业养殖成本,提升畜产品价格竞争力。一是向肉鸡企业及饲料企业安排合理的玉米进口配额,让进口玉米能直接对接到肉鸡企业及饲料企业,减少中间环节成本。二是对玉米收购进一步放开,允许肉鸡企业及饲料企业直接向农户收购玉米,打破粮食企业对饲料粮的全面把持,且给予同粮食企业收购玉米享受的补贴和政策性贷款优惠。

(五)尽快出台《畜禽屠宰管理条例》。建议尽快出台《畜禽屠宰管理条例》,使畜禽生产规范有法可依。全面贯彻落实现有的防疫、屠宰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督力度,科学规范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冰鲜产品,不断提高品质,确保食品安全。通过推广冰鲜鸡产品,减少活禽流通、销售可能带来的疫病传播风险。H7N9疫情的防疫成本和扑杀损失对养殖户和家禽企业都十分巨大,应在疫情暴发后,对进行有效扑杀、防控及时的养殖户及家禽企业给予合理补贴。通过补贴降低养殖户、企业的损失程度,切实保护产业在受到疫病冲击后仍然能够尽快恢复生产。

(六)强化肉鸡残留监控计划。提供安全的肉鸡产品是肉鸡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完善肉鸡产品和饲料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的基础上,建立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等投入品和肉鸡产品质量监测及监管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构建低抗甚至无抗肉鸡饲养模式,严格保障肉鸡产品质量。完善抗生素第三方检验和社会监督制度,建立肉鸡产业战略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七)加大白羽肉鸡科普宣传力度。《“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农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加大对鸡肉营养价值的宣传,普及消费者对鸡肉“一高三低”营养特点的认知;加强消费者科普教育,普及消费者对于肉鸡良好的生长特性来源于遗传性能、饲料营养和饲养水平改进的认知。引导广大消费者改变传统落后的消费观念,科学合理消费肉类,提振对鸡肉的消费信心。

(八)白羽肉鸡产业是一个国际化产业,国际贸易频繁,是我国肉类出口第一的产业。但国际贸易环境一直影响着国内产业良性发展,贸易不公平、不对等、大量走私、贸易壁垒、关税政策等对产业的冲击不可忽视。走私不仅冲击产业和市场,而且食品安全问题还威胁着百姓的健康,影响国家的税收,建议加大走私打击力度;修改完善我国进口关税政策,将从量税改为从价税,从而有效保护产业的合法利益。涉及国际贸易谈判时坚持贸易公平、贸易对等的原则。

(九)建议将白羽肉鸡列入国家肉类储备名录。我国是世界白羽肉鸡第二大生产国,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消费肉类,白羽肉鸡常常分割成不同部位、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销售,适应了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因其成本优势可有效抑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同时白羽肉鸡具有生产周期短,见效快,产业化和标准化程度高,食品安全可控,完全符合政府储备肉的相关生产技术要求。建议将白羽肉鸡列入政府储备肉名录,替代部分猪肉储备和市场供应,这也完全符合肉类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