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粮油

智能粮库:储粮技术进步推动粮库管理方式变革

2022-02-24 09:09:17来源:经济日报编辑:郑添元
摘要:我国粮食库存充足,粮库建设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粮食储存安全。各地须统筹规划建设智能粮库,为确保储备粮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储存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每一个智能粮库都是一个高科技载体,每一次储粮技术进步都会推动粮库管理方式的变革。智能化粮库建设是在整合利用现有粮食仓储资源的基础上优化提升,无论怎么建,一定要克服“重建设、轻管理”倾向,坚守数据安全底线,筑牢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粮食是有生命的,对储存条件的要求极为苛刻,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都会影响粮食储存品质。我国粮食库存充足,粮库建设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粮食储存安全。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智能粮库建设,促进人防技防相结合,强化粮食库存动态监管。这意味着我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将再上新台阶。各地须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高度出发,统筹规划建设智能粮库,为确保储备粮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储存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粮食储备和粮库建设,蔚州常平仓、郧阳大丰仓、北京南新仓等粮仓历经漫长岁月,见证了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历史。70多年来,我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水平突飞猛进,粮食仓容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0亿斤发展到现在的1.3万亿斤以上,粮库也由初期祠堂、庙宇、民房改建而成的粮仓,发展为苏式粮仓,再到现在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等现代化粮仓成为主流仓型。

我国幅员辽阔,大大小小的粮库遍及全国各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一些地方储备粮库仍然存在危老仓库多、安全隐患大、储粮技术落后、信息化水平低、管理粗放、监管难度大等问题,个别库点库存粮食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粮食损失损耗严重。更为严重的是,个别粮库管理人员“靠粮吃粮”,监守自盗,储备粮食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问题时有发生,“人情粮”“转圈粮”现象屡禁不绝,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智能粮库建设是确保储备粮储存安全、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智能化粮库建设,可以使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储备粮库形成“一盘棋”“一朵云”“一张网”,无论是粮库保管员、负责人,还是上级部门管理人员,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在线监测平台这个“千里眼”,对管辖范围内的粮库开展常态化、实时化远程监管。通过开发统一的智能粮库信息平台,将仓储智能化、出入库作业、船扦作业、库端业务管理系统和OA办公等多个子系统有机集成,解决了困扰粮库多年的“信息孤岛”问题,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粮食损失损耗,确保粮食安全看得见、管得住,而且能预防储备粮库内腐败案件的发生。

从各地已建成的智能粮库看,每一个智能粮库都是一个高科技载体。智能粮库建筑材料采用新型辐射制冷材料,推广应用制冷控温、内环流控温、气调储粮和平房仓横向通风集成等绿色储粮技术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粮情监测技术能实时监控仓内温度、湿度、水分、害虫、霉菌、气体等变化,高科技像空气一样渗透在粮库的每一个角落,到处闪耀着科技的光芒。

从我国粮库发展历程看,每一次储粮技术进步都会推动粮库管理方式的变革。如果说现在广泛应用的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监测、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技术推动了粮库管理从人工操作的粗放式管理向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的集约化管理变革,实现了绿色储粮,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粮食损失损耗,那么,智能粮库建设则推动着粮库管理方式从集约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使我国粮库管理迈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

需要提醒的是,智能化粮库建设并不完全是另起炉灶,而是在整合利用现有粮食仓储资源的基础上优化提升,既可以新建,也可以应用绿色储粮技术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对旧的粮库进行改造提升。无论怎么建,一定要克服“重建设、轻管理”倾向,坚守数据安全底线,筑牢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在保障智能粮库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加强储备粮数据安全管理。(刘慧)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