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武汉大学与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联合成立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加快“一带一路”红莲型杂交水稻国际化步伐。
12月11日,武汉大学·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建设项目揭牌仪式,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举行。来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探讨了红莲型杂交水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潜力,及其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研院所的合作,红莲型杂交水稻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
据介绍,40多年来,武汉大学红莲型杂交水稻科研团队的几代科学家先后培育出一大批被国内主要科研院所及种业公司引用的种质科研材料。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巴基斯坦和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红莲型杂交水稻表现优异。
武汉大学教授朱仁山介绍,近几年来,红莲型杂交水稻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巴基斯坦推广红莲型杂交稻有近15年的历史,市场份额较大而且稳定,其地理气候条件适宜开展红莲型杂交稻的研究。未来,研究中心将立足巴基斯坦,致力于挖掘红莲型杂交水稻品种耐高温、高直链淀粉、抗逆性强、产量高的特点,逐步引进新品种,开展生态测试和本土化研发,开发适宜巴基斯坦以及其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品种,不断构建全球粮食命运共同体。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朱玉贤教授表示,红莲型属环境友好型杂交水稻品种,可以减少氮肥用量,降低种植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信两所大学通过“一带一路”项目的国际合作,在红莲型杂交稻研究方面结出丰硕的成果。
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阿西法克教授通过视频向揭牌仪式表示祝贺,表示将珍惜与武汉大学的合作机会,通过双方努力,促使红莲型杂交水稻能够在巴基斯坦得到更大面积的推广,解决当地的粮食安全问题。(乐明凯 项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