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早咯,今天差不多行咯,你快上我这边来,这里这片茶青好,我们一块采完了骑车回去得了,娃娃在家该饿了。”3月15日,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杨柳镇大路村的茶山上,眼看着太阳快要下山,采茶工廖修羽掐着做晚饭的时间点,催促着百米之外的丈夫张维友结束了一天的采茶生活。
廖修羽是杨柳镇镇大兴村的外来媳妇,与大路村相距10来公里,眼下,随着大路村的680亩茶园开园采茶,她每天便与丈夫早出晚归,到茶山上采摘茶青。“现在从家里骑车过来路面好,来回也快,虽说目前一天一人只采得两三斤,但我们有两个人,一天能采个五六斤,卖个三四百元没问题。”廖修羽说,虽说现在他们夫妻二人的收入与同村外出的其他人相比要少,但是家里的三个小孩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这样想来收入少点心里也踏实。
和廖修羽有着相同想法的,在大路村的这座茶山上还有不少人,在这批人中,除了近三分之一的人像她一样是外村人外,其余的都是大路村的妇女老人。“我们大路村是一个近700人的小村,前些年村里年轻力壮的人,大多数过完年就要去打工,留下的主要是一群妇孺老人,这片茶叶当初还没种下去的时候,留在家里的人要用钱就全得靠外面人寄过来,要是外出的人寄不回来钱,家里的老人小孩就得过紧巴日子。”据该村村主任郜昔美介绍,在这种艰难日子下,2016年,该村支两委下定决心要让全村人都换个生活方式,于是发动全村的群众在大户带动下自发开始种茶。
群众有序开展春茶采收
通过3年的发展,如今,该村的191群众户均种茶叶面积达4亩左右,几乎达到家家有茶叶,户户能增收。“自己家的茶园自己种自己管,茶青长出来后大人小孩都可以采茶叶卖,茶青多的时候,自己采不赢时还可以让外村的人来我们的茶园帮忙采,然后我们每一斤抽一部分提成。”提起眼前的收入,该村茶农王凤喜算起了收入账。
王凤说,在每年的春夏季节,在家的这部分妇孺老人,只要能动,都喜欢到茶园采茶,然后按每斤70元的价格卖到村里的茶叶加工厂,在加上部分外村人来采茶所抽的提成,一天再不挤都有百十来元的收入,除去茶青生长耽搁的时间外,一春夏两季收入最少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而像这样的收入账,在该县罗场乡李家寨村的茶园里,66岁的王刚婵老人也同样计算着。但与之不同的是,王刚婵老人所采的茶园属该村的集体经济,每天所采的茶青则是按每公斤140元的价格卖到贵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现在人老了,做不得重活儿了,现在像我们这样六七十岁了一天还能有活儿干,还能结个伴儿上山采茶,有几十块的收入,这也是过幸福日子咯。”王刚婵老人说,眼下罗场乡的茶青一天比一天下树的多,上山采茶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山上每天有五六十个人,她估计再过一个周,罗场乡的整个茶园将迎来采茶最高峰,每天最少都有一两百人上山采茶。
而据贵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晏施娟介绍,目前,该公司平均每天要支付群众茶青收购费用1.5万元左右,预计在未来几周,茶青收购的支出也将会越来越大,采茶的工人也会越来越多。因此,为有效应对即将出现的采茶高峰,该公司正在紧急采购一批采摘器具,在各村茶叶种植大户、合作社的担保或者缴纳竹楼遗失保证金的前提下,按需分配到采茶工人手中,最大限度的增加茶青的下树率和提高茶农、采茶工人的收入。
据悉,眼下该县紫薇、缠溪、洋溪、天堂、新寨等产茶大镇的茶叶也已经全面开采,在茶产业的依托下,该县的茶产业俨然已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绿色银行”唤醒的沉睡土地,摇身一变成了群众就业致富的新舞台。据该县农业农村局茶产业发展中心杨正军介绍,目前该县的17个乡镇的21.47万亩茶园开采率以超过70%,直接辐射带动1.7万民群众增收就业”。(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