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讲堂

万物生发 四时养生 春季这样饮食有益于身体健康

2022-03-21 10:18:19来源:厦门日报编辑:郑添元
摘要:日前正处于万物生发、万物欣欣向荣的春季,春季养生需要调养肝脏,可适当选择香菜、韭菜、洋葱、芥菜、白萝卜、猪肉、动物肝脏等食材,更好地促进阳气的生发。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万物欣欣向荣,人们机体舒展。《尚书》说:“食哉,惟时”,就是说饮食要因时制宜。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养生哲理。春季阳气初升,万物复苏,升发向上,顺畅调达。因此在春季,中医养生讲究一个“升”字。那么该如何做呢?厦门市中医院药学部中药师高洁给出了一些建议。

调养肝脏

“投肝所好”

辛甘之品助春阳,少酸增甘调脏腑。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季阳气生发,但勿忘适当地“减酸增甘”,以养脾气。也就是说,饮食养生应多食辛味发散、甘味补益之品,少食酸味收敛之物。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由于酸味入肝脏,具收敛之性,因此,春季如食酸味会使阳气收敛,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春气内应于肝,肝为风木之脏,春季养生需要调养肝脏,并且还要“投肝所好”。可适当选择一些辛味疏肝理气的中药如杭菊、薄荷、柴胡、玫瑰花等;以及甘味养肝补血的中药如当归、枸杞子、红枣、桂圆等,食材诸如像香菜、韭菜、洋葱、芥菜、白萝卜、猪肉、动物肝脏等,组成食疗、药膳方,可使人体肝气调畅、肝血充沛,更好地促进阳气的生发。

饮食清淡

忌吃太咸

饮食清淡消春火,黄绿蔬菜防春困。四季更迭是自然界特有的规律,而《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智慧正是契合了四季的食治法则。春季饮食应顺应阳气升发之性,食性宜清轻升发,从而宣透阳气。但应注意升而不散,温而不热。此时饮食应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变为清凉平淡,以助体内积热的散发。可多食蔬菜,如菠菜、芹菜、春笋、荠菜等轻灵宣透、清温平淡之品。应少吃油腻、生冷、生硬食物,以免伤及肝、脾。慢性病人春季忌食“发物”,如海鱼、虾、蟹、咸菜、辛辣等物,否则易使旧疾复发。同时,可选用各种植物嫩芽食材,取其升发的特性,所谓“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以充分发挥其鼓舞气血、振奋精神的养生保健价值。

在春季,人容易犯困,神疲乏力,这时应多吃黄色或绿色的蔬菜,例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它们可以帮助清醒头脑、恢复精力。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春季是升发的季节,咸味入肾,饮食过咸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因此要减少食盐的摄入量。

葱蒜杀菌

预防感冒

细选食物少疾病,葱蒜杀菌增免疫。春季因“幽蛰蠢动,万物乐生”,各种传染病和过敏性疾病纷至沓来。尤其是立春之后天气转暖,细菌病毒开始繁殖,容易侵入人体,此时多摄入调补气血、健脾补肾、养肺补脑的药膳,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例如白扁豆粥可预防流脑;枸杞银耳羹可有效预防猩红热等传染病,荸荠萝卜汁对百日咳、白喉等疾病有显著疗效等。

另外,葱、蒜二者不仅是调味佳品,同时也兼具药用价值,可增进食欲、杀菌防病。春季是流行性感冒发病的高发季节,葱白可通阳发汗、解毒消肿,大蒜解毒杀虫、温中散滞,是预防春季呼吸道感染的好帮手,且二者有助于提高消化能力,涤荡肠胃污垢,强身健体,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

为您推荐三道

春季养生药膳

姜枣苏叶汤:生姜3克,大枣3枚,苏叶3克,红糖15克。生姜切丝,大枣切开,与苏叶共装于茶杯中,冲入热水 200 毫升,加盖浸泡 5分钟,加人红糖,搅匀趁热饮用。适用于平时怕冷而易感冒者。

大蒜片炒豆腐:大蒜50克,豆腐4块,葱、姜丝、料酒、酱油、盐、味精、湿淀粉各适量,素油100克,麻油5克,将大蒜去皮洗净,切成片待用;豆腐切成小块,晾干,放入七成熟的素油锅中炸成黄色,捞出沥油,待用。锅留底油,用葱、姜丝爆锅,烹入料酒及酱油,加入清汤、蒜片、炸豆腐、盐及味精;用中火煨透,加入湿淀粉勾芡,淋入麻油即成。每日1剂,佐餐当汤分2次服用。此方具有补虚、行滞消积、补钙降压等功效。

菊花粥:取菊花50克,粳米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再将菊花汤与粳米同煮成粥,早晚随量食用。中老年人服用不仅可防治风热头痛,肝火目赤,眩晕耳鸣,久服还可使人肢体轻松,耳聪目明,提神醒脑。(刘蓉 彭连共 倪晶莹)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