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健康

冬季养生指南:日常生活中藏着哪些健康密码

2022-11-22 09:05:35来源:中国新闻网编辑:吕可意
摘要:“民以食为天”,冬季来临,与美食、健康相伴过冬。

  

寒来暑往,四季更迭。随着小雪节气的到来,天气慢慢变冷,人们纷纷穿上了厚厚的冬装。

小雪时节,民间有不少习俗。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二十四节气饮食健康日志》主编之一丁霞介绍,比如讲究“冬腊风腌,蓄以御冬”。此时的饮食要温补,可以补一补脾胃。

冬季是比较适合进补的季节。丁霞提到,冬季养生可以参考起居护阳、精神内守等五个原则,比如作息方面要早睡晚起;衣着方面,要跟随气温变化注意保暖等等。

冬季的第二个节气

天行有常,四时佳兴。对中国人来说,“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与中国古代传统历法体系有关,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丁霞解释,古人通过观察天体运行,来认知一年当中的气候、物候的变化规律。

每个节气都有不同的含义。比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即是人们常说的“四立”,主要代表四季的开始。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等,起到了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也意味着,天气将会越来越冷。

丁霞解释,养生有一个理念就是天人相应。随着天气变冷,在衣着上更注意防寒,另外要吃一些能够产生更多热量的食物,来抵御严寒。

小雪时节宜“温补”

俗话说,“小雪铲白菜,大雪铲菠菜”。围绕着小雪节气,民间形成了诸多习俗。

“旧日物质条件不够丰富,蔬菜的季节性较强,此时北方地区开始储存白菜。陕北地区有小雪宰羊的风俗,吃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能起到驱寒保暖的作用。”丁霞说。

民间讲究“冬腊风腌,蓄以御冬”,冬天气温低、天气干燥,恰好适合腌制腊肉。于是,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动手做点香肠、腊肉,预备着过冬。

也有资料显示,有的人家会在此时腌制咸菜,所用到的原料除了一些青菜之外,“雪里红”等也颇受青睐。做好的腌菜入口鲜香,算是一道较为可口的佐餐。

丁霞表示,小雪时节的饮食一个是要温补,一个是可以补一补脾胃,“可以吃一些牛羊肉这种富有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提高机体御寒能力”。

冬季养生的五个原则

《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由此看来,不只是小雪节气,冬季比较好的作息时间就是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丁霞总结,冬季养生,可以参考以下五大原则。第一,起居护阳。作息方面要早睡晚起;衣着方面,要跟随气温变化注意保暖,“有的年轻人可能追求时髦,冬天有时会穿短裙。实际上腹部、后背的保暖非常值得注意”。

第二,适当进补。“古人认为,五行对应五脏,冬季对应的是肾脏,饮食要以补肾为主。我们从五行、五脏对应五色的角度看,黑色入肾,可以吃一点黑米、黑芝麻等。”丁霞称。

再者,除了营养成分外,也要考虑到食物的温度。她表示,冬季忌吃直接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要吃的食物一定要是温热的。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强,也能滋补先天的肾精。

第三,精神内守。冬季日光少、运动量低,容易导致人心情低落。因此需要在精神、心理等方面保持一个比较平和的状态,不要受外界过多的干扰,以顾护阳气,减少阴精损耗。

冬季时情绪的调养非常重要,确保七情不过激,同时有意识的进行自我调节。比如多看看内容正向、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天气好的时候,尽可能外出去做一些运动。

第四,适量运动。从日常养生角度看,冬季不适合做出汗多的剧烈运动。一来汗为心之液,也是人体的阴精。二来,汗孔打开,人体容易受寒。

因此,冬日以养生为目的的运动量标准,是以运动后微微出汗,身体微热比较舒服为主。适量运动能够帮助消化,避免体重过度增加。

第五,养阴润燥。丁霞解释,例如有的地方冬天有暖气,室温过高,可能吃的高热量的东西又多,就容易产生内热、燥热。

所以在环境上,要注意室内的空气湿度,在比较干燥的时候使用加湿器,或者在屋内放一点水,让水分蒸发,对皮肤也好。再者多喝温开水,也是一种方法。

饮食需适量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冬季来临,也与美食、健康相伴过冬。

丁霞提到,四季都可以补脾,可以多吃一点根块茎,诸如红薯、土豆、藕、山药等,炖牛肉、炖羊肉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一些进去。

比较爱喝粥的人,可以在粥里有意识的加一些茯苓、南瓜、枣等,做成杂粮粥,但尽量不要食用过多的豆类。因为冬季运动少,豆制品不容易消化,容易腹胀的人要少吃豆制品。

做菜的话,羊肉性温,可以用来炖汤。丁霞介绍,有一道“当归生姜羊肉汤”,能够补血活血,适合那些怕冷、容易腹泻的人食用。

不过,即便是进补,也要避免吃过多辛辣的东西,辛辣之物可能伤及胃阴、肺阴。闲来无事,可以用梨、百合、枸杞煮水喝,加一点冰糖,滋养肺阴,避免干渴。

“中医常讲‘治未病’,预防对养生保健来说很重要。”丁霞举例道,冬季容易发生功能性腹泻、消化不良、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也需要在平时生活中多多注意。

比如,有些人可能属于中焦虚寒,外出时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减少冬季腹泻;木耳、红薯、火龙果等食物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以适当吃一些。

饮食须适量,不宜过饱,特别是晚餐,一般吃个八成饱。另外,容易消化不良的人,可以尝试在晚上入睡前自己轻轻顺时针揉腹,这对改善睡眠、促进胃肠蠕动都有很好的作用。

“现在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丰富充足,但我们依然需要了解节气特点,尽可能地自律,保证身体健康。”丁霞如是说道。(上官云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