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健康

江苏南通:推进农产品全域绿色化生产

2022-07-25 10:22:36来源:农民日报编辑:包阳
摘要:南通市将以更大力度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推进全域绿色化生产,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

  

“小顾,你们公司的海门山羊肉续展证书已经发下来了,正好能赶上电商平台提供资质材料的期限!”

接到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农业农村局打来的电话,顾斌全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顾斌全盼望的续展证书,是公司申报认证的海门山羊绿色食品证书。“羊肉线上销售额连年上涨,除了绿色食品证书的功劳外,海门还是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这对我们销售帮助也挺大,不少外地客商都知道。”顾斌全笑着说。

南通市海门区地处长江三角洲。2016年,随着原农业部将海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海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正式驶入“快车道”。

然而,南通的“志向”不止于此。2019年,随着南通市宣布将整市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南通正式吹响摘取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这顶“桂冠”的号角。

自2014年原农业部启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以来,目前全国仅有15座城市被正式挂牌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整市创建的难度可想而知。随着第三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验收在即,南通距离正式挂牌命名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仅有“咫尺之遥”。

那么,南通创建农安市的工作如何开展?南通的底气又从何而来?

大数据赋能 网格化监管

由于农产品产地准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借力大数据实现智慧监管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网格化监管体系作为精细化管理的有效载体,是实现监管下沉的“前沿哨所”。如何进一步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最后一公里”?

南通市海安市的答案是既要大数据赋能,也要“铁脚板”下苦功!

“您这个农药是在哪里买的呀?准备用在什么作物上?”

“邻居从外地带回来的,我还没用呢!”

“大爷,您种植的是蔬菜,这是水稻用药,不能用在蔬菜上。”

在海安市李堡镇,农产品质量质量安全监管员沈宝祥和许海霞正耐心地向蔬菜种植散户指导种植管理技术。一番交流过后,这家种植户意识到了科学用药的重要性。“我们会将此农户列入重点排查对象,然后不定期对其进行蔬菜产品抽检,有效阻断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监管员许海霞介绍。

在几十公里外的白甸镇,监管员们手持移动监管终端忙着对区域内农产品生产主体进行监管巡查。每走进一家农场,监管员们都要对照投入品仓库、生产记录等检查项在移动设备上逐一勾选。

监管员小吴介绍,一旦认定有欠缺,被检查基地负责人需就检查内容进行电子签名,并表示“对检查内容无异议,立即整改”。“以前检查要带检查表、笔和照相机等,较烦琐,现在简单多了,一个终端全搞定,监管资料上传后永远丢不了,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实现信息化精准管理。”小吴说。

自2014年底开始,海安市率先实行移动监管,市、镇、村三级全部使用移动监管APP进行巡查、追溯、监测,监管部门得以实时掌握监管工作、主体生产过程动态。据悉,2021年海安市开展定性检测6000批次,各区镇开展速测均超4800批次。2021年,对入网追溯主体网上记录、网上巡查、网上出证均达100%。将大数据技术与网格化监管紧密结合,以智能化监管、信息化闭环、“铁脚板”复核为基础,推动监管信息化、网格化,构建一张农产品产地准出的“智慧天网”。

精准监测 筑牢安全底线

“这是区农业农村局买的农残速测仪,放我农场这边,免费给我们使用。”5月,正是小樱桃采摘季,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御润家庭农场,农场主王竹青与前来采摘樱桃的客人闲聊着。

王竹青介绍,在水果、蔬菜上市前,周边农户会将样品送过来检测,检测合格之后,会将相关数据录入江苏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我自己有100多亩葡萄、樱桃,上面都贴有合格证,合格证上的二维码一扫,就能看到生产过程、检测结果。这样我们自己对上市产品的质量安全做到心里有底,消费者也买得放心。”王竹青笑着说道。

2021年,御润家庭农场被评为江苏全省1000家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领先主体称号,农场的葡萄、樱桃获全省500个农产品质量追溯网红产品称号。在王竹青看来,农场获得的认可还离不开区、镇、村强化对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培训指导。

“每批上市产品都要做好检测,我们街道有专门的农产品检测室,村里设有农产品检测服务站,对本街道所有农业主体免费提供检测,在确保质量安全前提下才能上市。”话正说着,一旁前来农场监管巡查的金沙街道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工作人员倪晓燕也参与进他们的聊天。

监测工作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在进一步巩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成果的同时,通过强化精准监测,以及区、镇、村三级联动,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每年邀请专家对全区镇、村、农业主体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培训,每年全区培训人员达2000多人次。

在完善检测体系方面,通州区每年财政投入150余万元,分别由区农业农村部门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或通过区综合检测中心,采取“双随机”方式对全区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定量检测,全年不少于1.5批次/千人,2021年全区全年完成了1773批次。

同时,在14个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增添农残快检设备,并配备1名以上专职检测人员。在农业生产重点镇,另设村级服务站,免费提供农残快检,确保辖区内生产主体产品安全上市。2021年,全区累计完成农残快检5.4万余批次。

奖补引领 巩固创建成果

“2021年合作社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政府给我们补助了5万元,比2020年的获证产品补助多了1万元!”记者见到南通市海门区青禾杂粮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国华时,他正喜滋滋地拿上大米绿色食品证书和证明材料准备前往镇财政所领取奖补资金。

自2021年起,海门区政府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补助标准分别从往年的4万元、5万元提高至5万元、6万元。同时,海门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开展政策辅导服务,让更多生产主体知晓政策的红利,极大鼓舞了主体的申报热情。“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绿色产品质量,争取申报更多的产品。”周国华笑着说道。

证书拿到了,该怎么管?

海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夏林辉表示,海门区在坚持“强监管、严监测”的原则下,每年对17个省级基地在组织管理、环境保护、生产管理、投入品管理、推广服务体系、监督管理、经营体系等方面开展建设自查,稳定巩固创建成果;同时将全区获证产品列为监督抽查的重点,按期开展年度检查,实现风险监测全覆盖。

海门区发展绿色农产品的决心正是南通市推进全域绿色化生产的缩影。截至2021年12月底,南通全市建设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219.65万亩,发展绿色食品基地87.89万亩,新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5万亩,打造农产品地理标志16个,全市绿色食品面积累计达370万亩,绿色占比达70.1%。“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力度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推进全域绿色化生产,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南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敢说。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洪表示,随着第三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验收工作的即将开展,南通距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目标仅有咫尺之遥。“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举措,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创安各项任务,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的考核验收。”(丁乐坤)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