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报讯 (冯文亮)“营养抉线”“康帅傅”“娃恰恰”……这些名字看起来似曾相识,但仔细辨认才发现竟然是“山寨”食品。这些“山寨”食品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让人防不胜防,时常在乡镇农村小超市、小卖部、农贸集市中出现,影响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感、满意度。为保障农村市场食品安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近年来,平凉市高度重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多举措、多形式,持续加大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力度,打建结合,不断巩固整治成果,着力规范农村食品市场秩序,全面净化农村食品市场环境,让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无处遁形,努力提升老百姓在食品安全上的获知感和满意度。
今年以来,平凉市以巩固近年来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成果为基点,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以“治理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为抓手,聚焦农村市场假冒伪劣食品“顽疾”,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和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两个专项行动,持续强化农村食品市场整治工作重点,细化全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规范达标工作措施,严厉查处制假售假违法行为,找准痛点,对“症”下药。
坚持推进批发经营全链条管理模式。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力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基础上,源头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充分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大力实施“互联网+阳光仓储”工程,积极督促食品批发销售企业加入“陇上食安”信息化平台,强化食品批发配送源头管控。食品批发配送车辆实施“五统一”管理,规范企业批发配送行为,强化食品销售配送过程监管。持续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规范行为专项治理行动,对其经营资质、环境卫生、索证索票、产品贮存等情况逐一规范。截至今年9月,全市规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5543户,实施“互联网+阳光仓储”918户。
积极发挥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技术支撑。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利用食品安全抽检和快检技术筛查作用,通过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你送我检”网络问卷调查,食品快检“五进”(进市场、进会场、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现场受理群众送检,同时加大对“麻辣片”“山楂膏”“甘草杏肉”和杂牌散装食品的抽检力度,扩大乡镇食品批发企业、超市等场所抽检覆盖面,及时公开检测结果,发现不合格食品问题,依法开展核查处置,努力营造群众放心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抽检1338批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41896批次。
聚焦食品安全突出问题集中攻坚整治。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开展“山寨”食品商标打击力度,对误导消费者“营养抉线”“康帅傅”等“山寨”食品,依法进行查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强化突出问题治理,先后开展了食用豆芽、保健食品、冷藏冷冻食品、食醋酱油、食品“四小”业态综合专项整治,至目前,关闭卤肉、豆芽等农村“黑作坊”和造假窝点46户,移送公安部门刑事案件15起,行政处罚289起,收缴罚没款144.38万元,集中销毁假冒伪劣食品 6.12吨。
大力实施食品生产经营规范培育行动。今年以来,全市以《平凉市治理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行动实施方案》为指导,重点培育打造一批硬件达标、经营规范、示范引领的食品“三小”和规范化食品经营店。崆峒区着力打造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食品生产小作坊集中入驻,强化源头监管,优化工艺布局,改善加工环境和卫生状况,逐步实现食品小作坊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精准化管控。全市共规划建设7个小作坊集中加工区,从根本上解决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散、乱、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