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资讯

可追溯编码 筑起蛋品安全的另一道防线

2021-03-17 14:16:25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编辑:郑添元
摘要:“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如约而至,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关注消费者饮食安全,记者总结了购买鸡蛋时的注意事项,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刘志刚)又至一年一度的“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在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各种产品质量问题的同时,落脚到我们每日饮食中的重要食材——鸡蛋,消费者又该了解或注意哪些安全风险因素呢?

多种不安全因素的危害

大家都知道,鸡蛋具有丰富的营养,但也容易受到多种不安全微生物菌群的污染。鸡蛋的微生物污染途径主要分为产前和产后两种。

前者指产蛋前禽类由于采食受微生物污染的饲料,导致所产鸡蛋受到污染。或鸡生病后,如果用了抗生素类药物,就会在体内残留,并转移到鸡蛋中,另外也有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者有农药残留的情况。2019 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结果分析中,鲜蛋产品中检出的超标最多的禁用兽药是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这两种抗生素。

后者指微生物经由禽类泄殖腔、不洁净的产蛋场所、受污染的储放容器或运输过程,导致病原微生物附着在蛋壳表面,受污染的蛋壳表面细菌数目可达数百万甚至上亿。微生物可通过蛋壳表面气孔或裂纹进入蛋体而大量繁殖,引起鸡蛋内微生态变化及腐败变质。肠杆菌、微球菌等最为常见,其中沙门氏菌属为最主要的致病菌。

20210317140610829001.png

标识说明

除了 2017 年因杀虫剂污染而波及欧洲多国的“毒鸡蛋”事件,2020 年欧美也发生了多起因沙门氏菌而致的大规模鸡蛋召回事件。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估算,美国每年大约有 135 万人因饮食不当而感染沙门氏菌,2.65 万人会因此住院,其中约有 420 人失去生命。但沙门氏菌不耐高温,在 70℃ 时,一般 5-6 分钟即可被快速杀死,温度越高,灭菌效果越好。所以,鸡蛋最好是煮熟或烹熟以后再食用才更安全。

从可靠渠道购买鸡蛋

鸡蛋很容易被沙门氏菌等不安全菌群感染。它虽有蛋壳保护,但这层保护并不是铜墙铁壁,因为蛋壳上存在很多与外界进行呼吸的小孔,会使得外部的细菌和污染物有机会侵入到鸡蛋内部。若鸡蛋的生产流程中没有经过专业杀菌程序,则可能会含有沙门氏菌和其它有害微生物。

所以,在选购鸡蛋时,请尽量购买可信赖的生产商生产的鸡蛋,或者直接购买品牌鸡蛋,因为规模化蛋品企业一般都有着严格的生产流程和质量管理控制。以国内品牌蛋企龙头德青源为例,在全国 14 个省/市/自治区布局有 30 家自有现代化农场,从蛋鸡育种、科学养殖,到鸡蛋生产加工、废弃物加工处理,实现了全产业链闭环管理、可从源头上确保鸡蛋安全。

蛋品编码,筑起食品安全的另一道防线

除了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当在出现受感染批次的情况下不得不对蛋品进行召回时,如果蛋身上喷有编码,将对召回工作特别有帮助,并可使此类召回事件更具针对性,从而保护更多的人避免潜在的食品安全危险,筑起食品安全的另一道防线。

全球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施食品安全法规,以确保蛋品带有高质量编码,可以提供其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的全程追溯信息。不过,政府立法并不是督促鸡蛋生产商和零售商对蛋品进行编码的唯一压力来源。随着市场的日趋成熟和消费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于食物来自哪里越来越感兴趣,编码可以帮助他们追踪蛋品的来源。所以对于生产者来说,编码亦可提高生产者的品牌形象和透明度。

欧盟和澳大利亚强制规定蛋身必须喷有编码,我国虽未就蛋品编码立法,但市场上的大部分品牌鸡蛋,都喷有标识其来源和日期的相关信息。我国最早对鸡蛋进行喷码,为鸡蛋建立“身份证”制度的企业是德青源。通过在每一枚鸡蛋上标注品牌、生产日期和农场编码,结束了中国鸡蛋几千年“三无”产品(无标准、无生产日期、无品牌)的历史,使鸡蛋成为我国最先实现防伪追溯的畜禽产品之一,开创了中国鸡蛋品牌之先河。

20210317140610725002.png

标识说明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选购鸡蛋时,购买带有可追溯信息码的鸡蛋,等于为自己额外加构了一层安全保障,凭借这小小的两行文字信息去追溯,让家人时刻心安。

附:新鲜鸡蛋的储藏与食用注意事项:

冷藏:鸡蛋买回家后,4℃以下冷藏保存(低温可有效抑制细菌的繁殖);

高温加热:鸡蛋煮熟了吃;若要吃未全熟的溏心蛋,一定要选用品质到位、灭菌达标的品牌鸡蛋;

注意卫生:接触生鸡蛋后,要及时洗手;接触了生鸡蛋的餐具、切菜板也要清洗干净。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