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古诗不仅是口中读出的话语,而是身体力行的劳动,相信更能深入孩子的心中。
“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语文课上,学生们的童声朗朗。忽然,一个个小手好奇地举了起来,“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秋天里的稻谷到底长什么样?水稻是怎么变成大米的呢?”,他们大大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希望得到一个最完美的答案。
亲眼见证,亲身实践,用自己的手去触摸和感受,这才是给学生们最完美的答案。同样,这也正是人大附中经开学校“食育”特色课程的初衷。
近日,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小学部二年级的同学和老师们驱车前往北京海淀区上庄京西稻产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之前,学校和老师们特意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堂丰富的行前课。课上为孩子们讲解了水稻的播种、收获,以及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等知识,孩子们热情地参与现场的讨论和互动问答,并向袁隆平爷爷致敬,收获满满地准备出发了!
在此次活动中,学生们会体验到割稻子、摔稻子脱粒、扎稻草人等项目。18个班级分为三组,轮流进行。
第一个环节是割水稻。学生们仔细地看着老师的演示,学会了割稻子的方法。只见他们左手反手压倒稻子,右脚向前,右手握住镰刀,向稻子根部用力地割去。一丛丛稻子割了下来,被整齐地放在自己的“小领地”,打成捆,塞到书包里。他们的额头上布满了汗珠,脸上红扑扑的,但眼神充满了兴奋和成就感,这样难得的农事体验定让大家久久不能忘怀。
接下来是摔谷脱粒。学生们分成小组轮流进行,每人拿着一丛稻谷,用力地摔打在收集谷粒的台面上。刚开始,学生们掌握不准力道,只会用力地在桌子边缘甩,谷粒掉落的却很少。后来经过老师的指导,大家掌握了窍门,将稻谷用巧劲摔在坚硬的台面上,不一会儿就收集了很多的谷粒。
摔打下谷粒的稻草也有用处,学生们要用它们扎成保护庄稼的稻草人。稻草人该怎么扎呢?大多数学生只在书上见过稻草人,现在突然拿着稻草却不知如何下手。大家你堆一下,我捆一下,却总是弄不住。经过老师的演示,大家学会了如何用细稻草给稻草堆打结捆绑起来,没一会儿一个个可爱稻草人就展现在大家面前了。
用过午餐,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了京西稻博物馆,为大家讲解了水稻是如果经过繁复的工序变成大米的。学生们增长了见识,还体验了古代手动磨米的工具。
下午学生们还进行了有趣的农事活动,挑扁担、“赶猪”等等。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平凡质仆的快乐。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亲手体验到了农事活动,增长了关于水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亲手农耕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农事之苦,理解了农事之乐,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会对粮食有更深的敬意,养成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好品质。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下一代如果四肢不勤,五谷不分,那将是大大的遗憾!
在驱车返校的路上,学生们结束了一天的农事工作,拿着亲手收割的水稻,安静地睡着了,他们在今天终于体会到了“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那一张张带着笑意的睡脸应该在期盼着下次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吧!让我们共同期待。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们学会了合作,懂得了珍惜,收获了快乐,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的实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