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阳城区中小学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

2020-12-19 01:42:53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编辑:新闻中心
摘要:近日,首届全国劳动教育发展论坛暨青岛市劳动教育现场会在青岛市城阳区举行,众多中小学师生向在场嘉宾展示了多场生动的劳动实践教育课。

  

近日,首届全国劳动教育发展论坛暨青岛市劳动教育现场会在青岛市城阳区举行,来自全国的300余名劳动课程教育专家以及一线名师共聚一堂,就我国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逐一进行讨论、交流。论坛上,城阳区的中小学师生向在场嘉宾展示了多场生动的劳动实践教育课,赢得了在场嘉宾的阵阵掌声。

早在多年前,城阳区就已经开始推行劳动教育。2020年,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成立全区劳动教育工作专班,制定《城阳区中小学生学农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城阳区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将课程开设、教育活动、基地分类管理等内容,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考核、有评价,“四有”确保劳动教育各项内容全面落地、落实。

“清单”教育 学校有的放矢

推行劳动教育,首先得明确,中小学生应该具备哪些劳动教育素养。为此,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制定了《关于在全区推荐实施城阳区中小学生“家务劳动清单”的通知》,在全区中小学推介实施“中小学生家务劳动清单”,指导1-9年级形成科学的“家务劳动清单”体系,让学校、学生有的放矢,清晰地知晓“哪个年龄段应该学会哪些劳动技能”。

在城阳区第三实验小学,劳动板报上,清晰记录着学校劳动清单,清单内容是按照学生能力逐步递进的。日常生活劳动·家庭项目篇中涉及“衣物”的内容:一年级的要求是学会洗、叠小衣物;二年级是坚持小衣物自己洗、叠,并归类放置;三年级则是学用洗衣机洗自己的大衣物。学校一直致力于推进家校携手“四步走”,即学校发布清单—家庭完成—校园比赛—家校共评。

城阳区第三实验小学副校长徐先慧谈到,“在我们的清单中,清单内容是逐步递进的,高年级的劳动项目是低年级的发展目标,而低年级的劳动项目则是高年级必须做到的基础内容。这样就保障了劳动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同时,劳动教育就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实施体系,让家长转变以往“大包大揽”的角色,将劳动空间让位给孩子,培养孩子自强自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多学科融合 打造“有趣课堂”

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推行的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做点家务、干点体力活那样简单,而是寓教于乐,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有趣地结合起来。城阳教体局鼓励劳动教育课程要与其它学科有机融合,把劳动技能、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在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学校就以地方课程《劳动教育》为基础,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扎根于其他学科资源之中。在语文阅读课中,学校开设《诗经》课程,结合史地生知识,带领学生探究古代劳作方式,认识农作物并了解它们的古今名称;结合地方实例,联系生物、化学学科,带领学生了解海渔、盐业、青啤酿造,开展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常态化融入思政课中,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念。学生们纷纷表示,“课程不枯燥,特别有意思”。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不仅重视劳动教育的过程,还会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要求不同学段学生均需完成相应劳动任务或标志性成果,并将学生参加劳动教育情况统一纳入青岛市中小学生“十个一”评价记录手册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劳动教育集团化 创建实践基地

将劳动教育做成“集团化”是城阳区劳动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城阳教体局打造了“1+N+X”劳动教育集团,“1”为劳动教育核心学校,“N”为劳动教育联盟学校,“X”为与科技融合的劳动教育平台。

城阳区第三实验小学与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就是在城阳区教体局的倡导下结成的联盟校。两校学生通过定期互访的形式,在校园种植、校内劳动拓展课等方面进行交流、共享。这种劳动教育联盟的形式,让学生们拓展了劳动场所、扩大了交流视野,也刷新了对劳动的进一步认知。

不仅如此,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还会与一些知名的企业和学校联合创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不断拓展,面向社会遴选研学旅行基地、未成年人“社会课堂”和学农学工社会实践基地,满足全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需求。

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在学工学农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每年,学校会组织七年级学生到青岛学农基地开展为期5天的学农实践活动。茶艺、果艺、糖艺、酿酒、豆腐制作等劳动项目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田间地头的泥土芬芳,与农民的调研互动,让学生在劳作中明晰了“早种三分收,晚种三分丢”的劳动经验,感悟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哲学智慧。

广纳人才 强化学校师资配置

振兴教育,师资先行。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在师资力量方面也更为重视,一直强化师资配置,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确保劳动教育人才储备。据记者了解获悉,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开设近30余个劳动教育相关的社团,授课教师除了学校任课教师以外,还包括校工师傅、家长志愿者、校外综合实践基地专项教师,以及民间剪纸艺术家、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诸多行业专家、高校教授。

夏庄小学更是将非遗老师请进课堂,学校充分挖掘地域传统文化,积极开发非遗特色劳动课程,一批如淘泥、刺绣、扎染、茶艺、拓年画、泥老虎等非遗课程逐步形成系列。学校每周会邀请非遗老师到学校来指导孩子们学习传统技艺。传统技艺与育人过程碰撞往往能产生许多不可思议的火花,实现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一校一品打造劳动教育特色

“打造劳动教育杜绝套模板、套路化”,这是城阳在推行劳动教育过程中的一大原则。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独有的特征,因地制宜一校一品,形成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特色。

夏庄小学地理位置独具特色,既有 “夏庄农耕”“城阳非遗”的历史,还有青岛特有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学校根据特色,形成了一套符合新时期小学生成长需求、具有可操作性的劳动课程育人体系。

在校内,学校以农耕校本特色课程为引领,搭建“一园一房三馆”劳动空间,“一园”是学校1000多平方米的“夏娃娃种植园”。园子被分成33个区域,面向1—6年级学生,采取责任承包的形式,分包到班级。“夏娃娃种植园”中不仅有播种、耕耘、采摘等农事活动,还有劳动果实的义卖活动。学校用义卖款项设立了夏娃娃爱心基金。捐出的第一笔爱心基金为贵州岗乌小学的贫困学生送去了5000元的爱心捐助。

作为在首届全国劳动教育发展论坛中的的重点参观学校之一,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的特色是“社团”,涉及了陶艺、剪纸、丝网花、十字绣等“传统文化”领域,还有渔网编织、贝壳加工、标本制作等与青岛“海洋文化”领域,以及烹饪、烘焙、面点、茶艺等“生活艺术”领域等,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成长,在劳动中全面发展和学习”。

劳动教育 城阳教育新名片

如今,在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的指导下,城阳各所学校纷纷创新劳动教育的教学模式,使劳动教育更成体系化、课程化、规范化。城阳区“劳动教育”已经成为继“阳光教育”外的另一张教育“名片”,全国中小学学习团队慕名而来,学习“城阳经验”。

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赵伟表示,城阳区会继续以“一校一品”为特色,以家务劳动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辅助的推进机制,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继续改进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及方法路径,使劳动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努力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培养成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翁豫迪)

热门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