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苏帮菜博物馆首推青少年食育课堂

2020-08-21 22:06:47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编辑:新闻中心
摘要:近日,江苏省苏州市苏帮菜博物馆开展食育课堂,以合理饮食、健康快乐为主题,向未成年人传递饮食文化和知识教育。

  

手拿长长的“弓钻”,在饭碗、茶壶上打洞修补......日前,在江苏省苏州市苏帮菜博物馆食育课堂上,随着专业老师的演绎,老行当锔瓷让前来听课的青少年学生们,体验“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的奥妙。

“这是苏帮菜博物馆开出的线下食育课堂第一课。”苏帮菜博物馆馆长赵国明介绍,为让市民领略源远流长的吴文化,博物馆首推的食育课堂,以合理饮食、健康快乐为主题,依托餐饮博物馆公共服务平台,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通过对食物的来源、加工、食用、营养、安全、习俗等饮食文化知识教育,加强对苏州饮食文化理解。日前开出的第一课上,请来锔瓷老师祝峰、汤圆老师朱新年,现场传授锔瓷、做汤圆绝活。

“三百六十行”中的锔瓷,迄今已有1600多年。今年43岁的祝峰介绍,唐末就有锔瓷,北宋《清明上河图》中留下锔瓷场景,明清锔瓷行当达到高峰。做这个行当的叫锔匠,然而此后锔瓷渐渐稀少。10多年前祝峰开古玩店时,有个朋友送了只清代碗,碗口破损了一块,祝峰当时想找人修补,却“踏破铁鞋无觅处”,从此萌发自己学锔瓷的想法。多年勤奋自学,他掌握了一手锔瓷绝技。“一年锔瓷超过千件,来不及做。”祝峰说,近年各地找上门来的越来越多,交单排到一个半月以后。从修补的瓷器看,日常使用的茶壶、杯子等占到三分之二。

从金刚钻、锤子到剪刀、钳子,在当天课上,祝峰展示了锔瓷最基本“四大件”工具。“传统金刚钻体积只有芝麻的四分之一。”祝峰说,目前锔瓷钻已发展到电钻。锔瓷使用的钉,也是金银铜铁丰富多彩。清末开始出现的“玩锔子”,先在茶壶中放入黄豆、水,让茶壶自然破裂后再锔瓷,一颗颗铜钉、银钉排列出花卉鸟雀等造型。“近年有不少玩家指名要做”,在当天的课堂上,祝峰展示讲解他制作的一把锔壶,并当场捐赠给苏帮菜博物馆。

从了解食具锔瓷“老行当”、制作汤圆技艺,到现场体验、品尝,当天课堂上,首批30余名学生兴致盎然。赵国明表示,博物馆食育课堂将从师资遴选、课件制作等入手,开展教学、实操、体验、品鉴、传承、传播、利用等一系列社会教育实践的实施标准、评价标准的研制,逐步完善食育课程体系,支持各年龄段人群,从合理饮食的过程中享受健康快乐。

当天,苏帮菜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食育课堂”同步开通。赵国明说,博物馆还计划推出食育课堂Web网站。在把青少年请进来上课的同时,组织厨艺师、营养师、美食家和中餐饮食文化爱好者“走出去”,进校园、社区、军营等开设食育课堂。(苏州日报)

热门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