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盘中餐 “食育”正当时

2020-08-21 16:19:59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编辑:新闻中心
摘要:所谓“食育”,就是饮食知识和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吃、怎么吃,惜粮节约,让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并针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对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等提出明确要求。

非常时期,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点名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这一评一叹,流露出不同寻常的关切和重视。纵观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学生餐从背窝头带咸菜到“蛋奶工程”再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从“小饭桌”到城市营养午餐再到中央厨房配送统一的早午餐,中小学生在校吃饭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营养健康状况逐步改善,生长发育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一方面是吃腻鸡蛋偷着扔,不和胃口全倒掉、偏食挑食浪费大、零食饮料受宠爱等,造成食物浪费。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某大型城市中小学生食物浪费明显高于城市餐饮浪费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则是农村地区儿童营养不良率占比居高不下,大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逐年上升,微量营养素如维生素A、钙等摄入日益缺乏。截至2017年,我国超重儿童人数已达2710万、肥胖儿童达到2140万,呈现城市高位运行、农村迅速赶上的态势。加强食育教育,刻不容缓,正当其时。

“食育”一词,最早于1896年由日本养生学家石冢左玄在其所著《食物养生法》中提出,2005年日本颁布《食育基本法》,将其作为一项国民运动推广。就食育本身而言,“食育”文化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黄帝内经》《齐民要术》等农书和本草书中“医、食、膳、药”等皆有涵盖。所谓“食育”,就是饮食知识和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告诉孩子们吃什么、为什么吃、如何吃,从对食物的认识,到学会烹制食物,惜粮节约,再到探寻食物背后的文化意义,不仅是让孩子获得有关“食物”的知识,更是让孩子在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的同时,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人性。加强食育教育,这其中既包含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教育活动,又彰显了新时代重塑全面育人教育观的美好期盼。

从高处着眼 树立科学的食育理念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道德和行为规范起源于饮食。食育的目的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更能培养学生保持健康的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独立处事能力、爱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食物的感恩之心等,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都强调要加强中小学生营养改善和健康教育力度,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当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正在向儿童青少年群体蔓延,食物浪费增加、饮食礼仪逐渐消失、五谷不分者越来越多,传统“食”文化也面临危机。因此,食育不仅仅只是饮食教育,更是以食养德、以食促劳的教育,是立德树人,培养具有高度生命意识、尊重自然规律、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基础性工程,是值得推广的教育理念。

从远处学起 加强食育制度和课程体系建设

从国外来看,日本是全球第一个立法推动食育的国家;丹麦教育大纲规定小学生要接受两年的烹饪教育;英国规定各中学必须开设烹饪课;美国在学校开展了以农业、食物和饮食营养为核心的“从农场到学校”的饮食教育活动。从国内来看,近年来,北京试点食育教育营养师进校园配餐;上海推进校园午餐食育试点;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发起“食育”推动计划公益项目;九阳公益以“厨房+营养健康课+食育工坊+菜园子”的模式启动食育工坊项目建设,都旨在改善孩子们挑食、偏食、浪费、营养知识匮乏等现状,进而养成孩子们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2012年以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大力实施,国家和各省层面都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制度,部分县(区)和学校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食育教育活动,收效良好。目前,以营养改善计划为代表的学生营养餐正在向“吃得上”“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加强食育教育,推动食育立法,编制涵盖食品常识、营养与健康知识、烹饪知识、环保意识、惜粮节约、饮食文化等体系化的中小学生食育课程体系也恰逢其时,刻不容缓。

从实处突破 加强学校食育教育主阵地建设

学校食堂作为学校开展食育教育的主阵地,承担了食物从农田到学生餐桌的全过程制作和管理。首先要做好学校食堂硬件设施投入、从业人员培训和日常管理工作,按照学校食堂“4D”管理模式,实施标准化管理和精细化操作,实现“整理到位、责任到位、执行到位、培训到位”,做好食育教育基础性和保障性工作。其次要紧扣食育内容,有计划地整合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做好“五个相结合”。即:着力食谱制定、均衡营养、科学膳食,与健康教育课相结合;着力认识食物,感恩生物、惜粮节约、敬畏自然,与综合实践课相结合;着力学习烹饪技术、感受食物、亲手制作,与劳技课相结合;着力食品安全、饮食健康,与安全教育活动相结合;着力体味劳动、体验饮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活动相结合。通过这种“主阵地+相结合”的食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认识食物,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进而了解饮食文化,理解科学膳食,为学生身心健康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再次以打造食育特色学校和健康饮食校园为抓手,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建设营养小屋,创设食育课堂、编写食育校本教材、开展“食育节”、食文化手抄报评选、营养膳食知识竞答、营养膳食制作、光盘行动、主题研学旅行、志愿者服务等学生喜闻乐见、参与互动性强的系列食育主题教育活动,以成绩服人,以特色示人,并运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引导的力度,共同营造家长满意、社会关注、政府支持的学校食育工作格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回答了中国发展最重要的时代之问。遏制校园食物浪费,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学校管理的生活细节,更是呼唤培养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敬畏生命、学会感恩一代新人的谆谆教诲。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食育教育不仅仅是勤俭节约的需要,更是修德、育人的需要。珍惜盘中餐,“食育”正当时。(陈建锋)

热门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