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中小学生在特色劳动课程中汲取“成长营养”

2020-08-03 10:16:35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编辑:新闻中心
摘要:今年暑假前夕,广东省惠州市第二十六小学的孩子们迎来了一堂生动的劳动课程。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学校专门开辟的水稻种植基地,拿起镰刀割水稻、打谷晒谷,提升劳动技能的同时,体验了收获的喜悦。

  

今年暑假前夕,广东省惠州市第二十六小学的孩子们迎来了一堂生动的劳动课程。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学校专门开辟的水稻种植基地,拿起镰刀割水稻、打谷晒谷,提升劳动技能的同时,体验了收获的喜悦。该校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正是该市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做到有课时安排、有劳动实践的真实写照。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劳动教育成为“硬核”要求。一直以来,该市各中小学校都将劳动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开设劳动课程、开辟劳动实践基地、设计劳动实践任务单、开展家务劳动等方式,积极探索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努力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让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学校主导,“课程化”开展劳动教育。该市不少中小学校通过开辟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编写劳动教育校本教材,把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强化校园劳动文化建设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把劳动教育作为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悦心的重要手段,使劳动教育成为孩子的“成长营养餐”。

市第十一小学金榜分校的“金榜农夫”,市新湖小学的“福田”,市第二十六小学的“鼓韵田园”,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惠州附属学校的“空中田园”……该市不少学校在校园里专门开垦出“沃土”,分配到各个班级用作种植农作物。在这一块块“沃土”上,总能看见学生们劳动的身影:他们或种植水稻,或种植蔬菜瓜果,从播种、浇水、施肥、松土、日常养护到最后的收获,学生们全程参与。

惠城区第二十九小学组织编写了针对少先队员校外教育活动、基地指导用书——《行走在农历的田垄上》作为校本教材。该教材遵循“小菜园大德育”原则,以农历二十四节气为经,种菜为纬,带着青少年寻找特色风土习俗,体会节气美学,领略自然规律奥秘。读本引进了“雏鹰争章”机制,让少先队员通过阅读与记录、动手制作、策划活动、访寻匠师等,把包罗万象的节气课程和自然、农耕、互联网科技探索结合起来。

该市不少学校还把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市华罗庚中学每周开设一节劳动课程,引导学生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家校协同,共促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全市各大中小学校注重普及“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的观念,加强家校联动,共促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市第十五小学就以家校协同为突破点,举行了“开展家务劳动,促进身心健康”为主题的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家务劳动的乐趣,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在活动中,通过安排“做一做”“谈一谈”“想一想”三项内容,让学生与家人一同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共同完成美味菜肴等。参与家务劳动之余,学生还坚持每天主动与父母谈心。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不仅体验到家务劳动的辛苦和快乐,还让亲子之间有了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涂坚

热门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