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刘文昭)继上月发布半年报之后,双塔食品在9月4日晚间发布公告,宣布近期公司研发出了豌豆蛋白素肉月饼、豌豆蛋白素肉馅料部分产品,再次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半年报利润增长38.6% 资本市场反应冷淡
图片来源:2019年半年报截图
据公司公告的半年报显示,双塔食品半年度营业收入1,150,463,240.83元,同比增加2.7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126,986.45元,同比增加38.6%。
近半年来,双塔食品在股票市场呈现出持续上涨的走势,从春节后的2.99元/股一度最高涨至10.30元/股,然而从双塔食品半年报的股东名单来看,却鲜有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等机构资金在内,保险、券商、QFII更是未持有双塔食品的股份。
此外,截至2019年6月30日,双塔食品股东户数达到了9.14万户。较5月20日的4.6万户增长了接近一倍,散户大量涌入该股票现象明显。
布局“人造肉”引争议
在9月4日晚间双塔食品发布公告称,烟台双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 珍肉 (北京)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植物蛋白肉项目建立全面、深入的合作关系。
据了解,双方的合作内容包括在植物蛋白肉领域的合作与创新;尝试进行联合市场开拓、推广及产品营销;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提供专业化服务;积极探索并拓展更为广泛的合作空间。双塔食品将进一步延伸公司循环经济一体化产业链条,丰富和优化了公司的产品结构,为夯实公司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奠定了基础。
此次合作的对象为珍肉(北京)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9年8月16日,注册资本为200 万元,法定代表人吕铁成,其持股比例达80%。吕铁成也是劳特博(杭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杭州珍肉)的法定代表人。该公司正是“珍肉”品牌背后的运营方,注册资本为100万元。
另据获悉,珍肉创始人吕中茗在珍肉之前,曾创立“腹愁者”,是国内最早做蛋白棒的一批品牌。他曾表示,蛋白棒的很多经验是可以复用到植物肉上面的,同样是蛋白领域,同样是将在美国成功的新饮食潮流带到中国,在产品研发流程、供应链体系管理、线上线下的营销推广与渠道建设上,也都非常类似。相比蛋白棒健身的小众产品,植物肉则面向大众市场。
“人造肉”市场仍需培育
早在中国“人造肉”火爆A股市场之前,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的Beyond Meat早已率先完成了一波上涨。今年5月,巴克莱银行发布报告预测称,未来10年,“人造肉”有可能拿到肉类市场的10%的份额,规模升至1400亿美元。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面对巨大的市场,创新与风险并存。高昂的成本与市场接受度将是“人造肉”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013年,荷兰科学家马克·波斯特在实验室培育出一块造价33万美元的人造牛排。到了2016年2月,Memphis Meats以约每磅1.8万美元(每千克4万美元)的成本研制出了人造牛肉。目前,Beyond Meat植物“人造肉”的成本是标准碎牛肉的两倍,价格比同等肉类上浮30%左右。成本居高不下,使“人造肉”的普及之路阻且长。
有人戏称,人类花几百万年爬到食物链顶端,不是来吃素的。对于目前购买肉食的消费群体而言,大都经历过物资短缺的年代。这代人普遍对于吃肉都有特殊的情感。因此,有很多人都对人造肉提出了异议,大家根本就不喜欢吃这种肉,从心理上也不能接受。但随着90、00后的长大,他们对于肉食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对于“人造肉”的接受程度将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