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农业

常识=常错?数据显示超5成中国人对于食品安全认知存“误区”

2019-06-18 15:52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编辑:新闻中心
  

(记者 李涛)6月18日,2019国家食品安全周启动大会上,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指导下的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竞赛揭晓答题结果,中国人对于吃的认知,第一次有了千万用户级的大数据画像。

公众参与度令人惊讶,这场全民抢答活动,6月10日上线首日便吸引了300万消费者的参与,而截止6月17日,短短一周内,参与规模已破1200万人,创下了多年来食品安全公众风险交流的新记录。

消费者只需登录支付宝页面,搜索“答答星球”小程序,就可以选择单人挑战或者双人PK的参赛方式,竞答1000道食品安全常识题和谣言辨析题。而在线下,盒马鲜生全国150余家超市,也都开辟了答题专场,形成“线上+线下”,全民关切食品安全风险的新现象。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钟凯博士,当天在启动大会上介绍了这一创新的风险交流手段,认为“ 借助互联网平台,寓传播于抢答游戏,有效破解了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一直以来单点、单向、难以持续等难题。”

而千万用户参与的背后,超过50%的总体答错率,揭示出食品安全认知误区依旧严峻的现实,“题目答错了没关系,错误认知一旦变成行动会带来严重安全隐患”钟凯评价说。


20190618155542508001.png

爱答题,爱单挑,更爱默默分享

一周内,1200万支付宝用户,最终贡献了3亿场次答题。其中,单人挑战比双人PK更受欢迎,数据显示,超过75%的答题行为选择了单人挑战,而90后和60后的新老群体在这一选择上保持着几乎同当的参与比例。

其中最热衷的个人玩家,一共参与了471局的答题,实现453胜,至少答题2300余次。

主办方“答答星球”还设置了错题解析环节,可以第一时间消除困惑;同时,还提供了分享功能,答题者可以将食品安全知识要点,以日历的形式分享给朋友和家人,助力食品安全知识的社会化传播。数据显示,89%的用户发生了分享行为,而人均分享达到2.2次。

常识=常错?答错率整体高于50%

此次竞答题目共计1000道,集纳了中国检疫检验科学院、中国健康传媒集团、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等诸多机构的专业能力,共分食品谣言、网红食品、垃圾食品等五大专场,涉及食品储藏、加工、甄别等多个环节,既有各类养生等民间说法,也有关于添加剂、毒性等科学问题。

数据显示,3亿的答题场次,整体答错率达50%,其中政策和原则类准确率较高,稳居70%左右,体现了社会共治下的政策传播的成效;而意外的是,越是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常识,错误率反倒越高,形成常识=常错的怪圈,比如白酒的储藏温度是多少?奶油在-15度下可以保质多久?红酒开启后在冰箱内可以储存多久?这类生活常识答错率竟高达85%以上。而一涉及养生类题目,总体答错率持续稳定在半数以上,成为食品谣言滋生的温床。

广东消费者最好学,江浙答错率居高不下

数据显示,答题者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而广东省消费者参与规模遥遥领先,占去了16%多的比例,紧随其后的是江苏和浙江,占比都在8.6%左右。爱吃敢吃的广东人,最为好学。美食富饶的江浙,也对食品安全知识情有独钟。

但好学并不意味着认知素养高,数据显示,江苏和浙江两地消费者的答题错误率高居第三、第四位,均超过了65%,而广东省的表现稍好些,错误率为57%,以如此的参与规模,排进准确率前八,实属不易。

20190618155736533001.png
    

咖啡与巧克力,“最熟悉的陌生人”

90后年轻人成为答题最积极的人群,占去总人数的46%,而60后群体占比仅6%,老年人群体参与食品安全交流的热情有待激发。

有趣的是,早7点和中午12点以及晚6点的三餐时段,是公众参与答题的最热时点,预示着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结合场景化开展的优势。

以咖啡和巧克力这两种年轻人十分喜爱的食品类别为例,总体答错率却分别达到57%和61%,答错人数占半数以上的题目分别超过50%和70%。爱吃却不了解它,这就是食品谣言的温床。

20190618155843823001.png  

分辨养生谣言,任重道远

在200多个涉及食品谣言的题目中,有20题,超过半数以上的人答错。它们当中多数是广为人知的养生“常识”,比如菠菜补铁、喝茶排油、猪蹄美容、牛奶助眠等等,也难怪养生类谣言在网络泛滥了。

一些陈年老谣依然错误率居高不下,比如71%的答题者觉得速生鸡是催出来,61%的答题者认为催熟的果蔬会让孩子性早熟。实际上,速生鸡主要是动物育种和科学饲养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而催熟果蔬的原理和在家用苹果、香蕉催熟柿子的道理一样。

20190618160026707001.png
    

食品自制,重重隐患

近年来,基于对食品过度添加等现象的担忧,不少消费者兴起了自制食品的潮流,本次答题中,类似土法榨油,自制发酵米面,自制药酒等行为,不少消费者的认知盲目乐观,存在误区。而专家指出,这类认知如果真落实在行动上,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比如自制药酒,有些地方习惯添加乌头、附子等中草药。但这些草药中含有乌头碱,是一种具有神经兴奋作用的剧毒物质,会对人体神经系统和心血管造成严重损害,轻则四肢麻木,重则死亡。比如自制发酵米面,在一些地方如吊浆粑、酵米面等,其制作需要长时间发酵或浸泡,过程中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就容易引起中毒,且无特效解毒药物,致死率高达40%—100%。比如土法榨油,很多原料看似新鲜,但像微小霉变带来的黄曲霉毒素风险,单凭肉眼并不容易识别。其次是工艺,土榨油制作要进行高温处理,易产生苯并芘等强致癌物,危害巨大。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