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监管领域,风险是广泛存在的,但风险的危害性是不同的,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是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因此,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管控好可能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关键风险点,基于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探索出了“理清风险点、压实责任链”的工作思路。
首先是理清风险点。就市场监管领域而言,风险点就是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重点工业产品“四大领域”中可能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环节。2019年初,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制定印发了《关于落实市场监管重点领域安全风险管控责任的指导意见》,自上而下发布安全风险提示清单,自下而上开展本地区关键领域风险点的排查及汇总、分析工作,全区12盟市共排查梳理市场安全监管风险点8415个。接下来就是压实责任链。按照“见人见企”的原则,针对梳理排查出的每一个风险点,匹配各级监管责任人,形成完整的风险点责任链管控体系。由下至上建立管控责任链,以责任落实的刚性要求促进风险管控取得实效,倒逼“两个责任”的落实。
各盟市风险点责任链都建立起来了,但真正落实的如何,我区市场监管部门采取督导推动的办法,推出了“滚动式”督导检查工作机制,重点督导检查“一点两责”落实情况(即风险点、企业主体安全责任和市场监管系统监管责任),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压茬推进问题整改,取得了积极成效。在2019年度国务院食安委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局考核中,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创新开展的风险点责任链、“滚动式”督导检查被列为可推广、可复制的创新监管方式,予以加分。
不断探索创新 形成完备的管控体系
市场监管工作人少、事多、任务重,如果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环节都靠人盯人、都靠人来严防死守并不现实。在信息化背景下,市场监管的思路创新必须进行信息化“赋能”,才能既有实效性也有先进性,取得更大的监管效能。
在总结一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又对风险管控体系进行信息化“赋能”,建立市场监管重点领域智慧监管(风险管控)平台。从今年4月份开始,选取了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和赛罕区开展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共有1.7万家市场经营单位纳入风险管控平台。餐饮、农贸市场、食品生产企业、特种设备等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员都可以讲清楚自查怎么查、查什么,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有了质的提升。自治区局、市局、旗县(区)局和基层所四级市场监管干部立足实际需求,反复演练、实践,在不断试错中优化提升,最终形成智慧监管(风险管控)平台。
从整体上看,市场监管风险管控系统是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推进工作创新的结果,是基于实践、紧扣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的结果,是一项原创性、实用性都较强的创新成果。
不断在实践中更新认识 推进智慧监管走深走实
智慧监管是一种通过思维创新、制度创新、手段创新形成的监管新模式。实际上,无论什么模式,无论怎么创新,只有一个根本特征,就是“有效”,也就是市场运行的持续有序,特别是事关安全的秩序要持续有序,这是“有效”的根本。据介绍,市场监管重点领域智慧监管(风险管控)平台,既有效地落实了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同时又有效地释放了监管力量,实现“他干=我干、他不干我去查”的新型治理体制,从而减轻监管负担,提高监管效率,切实有效地保障“四大风险领域”安全,实践证明风控系统是有力有效的。
据介绍,风控系统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有效抓手。企业管理者按照系统设定好的自查表单,应用“五定防伪拍照技术”(定人员、定时间、定位置、定场景、定设备)实时拍照上传统计数据,完成了每天的自查工作,形成了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工作闭环。在工作实践中,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大胆创新,不断完善系统功能,逐项排查食品生产、食品流通等各行业多业态的风险点,提炼形成风险点166项,并分门别类形成标准化自查表单,要求企业按照行业门类进行“日自查、日汇总”,以此发现企业存在的安全风险,倒逼企业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
风控系统是实现精准监管的有效途径。企业将自查结果上传系统后,监管人员就可以从后台数据库查询到企业管控风险的情况,如果没有问题,监管部门无事不扰;如果发现问题,监管人员将进行实地核查,对确实存在问题或长期不落实自查责任的企业进行约谈,这样避免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监管的靶向更精确,提升了监管效能,也降低了监管成本。
风控系统是落实“优化、协同、高效”改革要求的有力举措。一是市场监管的各业务条线以往都是分项分系统建立信息化监管系统,风控系统将“四大重点领域”各类业态纳入一个平台,从分散管理向“一个平台”集中管理转变,扩展了风控管理的覆盖面,促进了业务融合、职能优化。二是风险管控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面向公众,让群众参与监督评价,搭建起社会共治平台,实现了由市场监管部门单向监管向社会共治转变,促进了各方力量有效协同。风控系统是推进常态化培训的重要手段。通过企业安全负责人每天按系统提示进行风险自查,逐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实现日查日改,将风险日常检查与业务培训深度融合,不断强化企业主体风险防范意识,达到培训便捷化、常态化的目的。
风控系统为考核基层干部提供重要依据。风控系统一大特点是检查留痕,查没查,谁去查,查几次,处罚结果是什么,这些情况通过调取后台数据都会了然于心,解决了干与不干一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这为干部绩效考核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数据。接下来,全区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快市场监管重点领域智慧监管(风险管控)平台的推广应用,使高风险市场主体尽快入驻平台,同时积极指导市场主体开展自查,明年6月底前完成达到15万户收口。
链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智慧监管工作,将其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的战略支撑,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机构整合后,一支队伍管市场的局面已形成,为推进实现市场监管现代化奠定了体制基础,然而监管任务繁重与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凸显,成为困扰基层市场监管部门的一大难题。所以,在这种背景下,运用信息化技术推进市场监管转型升级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要求,也是解决市场监管人少事多矛盾的迫切需要。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围绕利用智慧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能这一主线,充分认识推动智慧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智慧监管,是市场监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监管是发展市场经济进程中政府的重要职能。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环境呈现出一些新趋势新特点,对市场监管提出了新挑战: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对简政放权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对竞争环境依赖度持续提高,对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创新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消费经济日益丰富多样,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益成为社会新关切。如何适应新常态,推动市场监管向现代化转型,成为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只有以“大数据”为支撑,借助互联网,实行智能服务,才能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只有实施智慧监管,才能整合监管资源,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从生产到流通到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推动市场监管由政府包打天下向企业、政府、社会多点发力、多元共治转变,打造事中事后监管“升级版”,切实提高监管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智慧监管,是市场监管部门履职尽责的现实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是2018年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部门,整合了原工商、质监、食药监、知识产权等职能,并涉及原属于发改委、商务厅的相关职能。业务涵盖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用监管、综合执法、食品安全监管、产品质量监管、特种设备监管、标准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和药品监管等众多方面。目前,内蒙古市场监管系统监管市场主体数量达225万户,其中食品生产经营主体35万多家,药品生产经营主体11万家,特种设备29万台(套)。可以说,市场监管工作量大面广、敏感度高、风险管控任务非常艰巨,传统的监管模式已经无法适用,必须通过智慧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来实现业务融合,以满足市场监管部门履职尽责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市场监管部门的期待。智慧监管,是提高基层监管效能的客观要求。
在新形势下,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处在市场监管与行政执法的第一线。目前,内蒙古各盟市和旗县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还不到4500人,执法承接能力严重不足。如果继续依靠传统的市场巡查、监管到户的方式,监管数据采用手抄笔录、人工台账的工作做法,既不现实,也无必要。面对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的现状,由传统的依靠监管人员人力监管转向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为依托的智慧监管就成为必须选择。智慧监管运用新技术可极大便利市场监督管理,弥补现有监管人员不足的问题。实施智慧监管,也可以让广大基层监管干部从繁杂的事务性和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综合分析监管重点领域、监管难题和高风险点,从优化手段、统筹力量、提升效能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监管的精准度和针对性。(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