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王田 5月31日,2019中国(北京)打击侵权假冒交流大会在京召开。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副局长、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路政闽发表演讲,总结了国内在打击侵权假冒方面的工作成果,并透露了上述信息。
路政闽表示,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国务院成立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成立以来,积极发挥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组织重点领域整治方面持续推进互联网领域整治,组织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建网行动等。其中,2014到2018年,处置违法违规网站8000多个,清理侵权假冒信息500余万条,农村市场整治方面组织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检查市场130余万次,为农民挽回损失20多亿元。
进出口环节治理方面,路政闽透露,2018年,全国海关查处进出境侵权货物4.72万批2480万件;在加大打击力度方面,2018年全国行政执法机关查处侵权假冒案件21.5万件,其中查处专利侵权假冒案件7.7万件,商标违法案件3.1万件,侵权盗版案件2500余件,公安机关破获侵权假冒犯罪案件近1.9万件,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306件5627人,全国法院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卷近32万卷。
路政闽提到,我国政府在打击侵权假冒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有效遏制了侵权假冒发展势头,促进了市场公平、有序竞争,保护了创新创业积极性,维护了消费者和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位列17,成为首个跻身全球前20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全球排名从上期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比上年提升了32个位次,改善幅度居全球第三,东亚、太平洋地区之首。
但打击侵权假冒仍面临新挑战。路政闽认为,侵权假冒已成为世界性难题,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环境仍需改善。治理难度不断加大,迫切需要健全打击侵权假冒协作机制,提升执法效能监管合力;生产经营主体需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依法合规生产经营,同时权利人要增强主动维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另外从全球范围看,世界各地对侵权假冒危害认识还不够全面、不够到位,消费者防范意识和识假辩假能力有待增强,少数消费者存在知假买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