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无论是 SARS 还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整个中华民族造成的伤害与损失,教训之惨痛,损失之巨大,无以估量,令人痛惜、扼腕。追其原因,其核心就是我们民族千年的饮食陋习——对病毒中间宿主的误食——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公共安全事故,而中间宿主恰恰是来源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华南海鲜市场。那么,作为中国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最核心流通平台,承担着中国 85%以上农产品货源的集散与中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方能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才是问题的关键。本文重点从中国农产品供应链流通的角度,重点思考农产品流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农产品食品安全管控现状与漏洞:
监管机构的人力配置不可能进行点对点的食品安全监管
在不考虑权力寻租的前提下,以上海为例,农产品流通主渠道无外乎餐饮、食品深加工、农贸市场、专卖、批发市场、电商、企事业团膳以及商超等渠道类型,但总体量确在10万+家以上,而上海现有食品安全监管的队伍却无法有效进行点对点覆盖,不现实、不科学也不经济。所以,上海目前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采取了批发市场驻检、下游渠道随机抽检加上溯源管控的方式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走在了时代前列。
碎片化的市场格局大幅增加了监管难度
除了餐饮、食品深加工、农贸市场、专卖、电商、企事业团膳以及商超渠道外,在我国省会以及副省会城市均存在多家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无论是专业批发市场还是综合性批发市场,作为市长“菜篮子、米袋子”工程项目,属于典型的民生项目,为维护城市食品供应保障,均允许外地农产品物流车辆进出,除了造成交通拥堵等城市管理压力之外,最关键的问题是加大了食品安全的管理难度。以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山城重庆为例,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包括不限于:菜园坝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菜园坝水果市场、重庆中药材市场、重庆三亚湾水产品交易市场、纵达城万隆食品批发市场、重庆粮油批发市场、渝南火锅食材冻品市场、祥和蔬菜批发市场、石生国际茶城、明品福冻品市场、京闽茶叶市场、恒康茶叶市场、农贸农产品批发市场、重庆万吨冻品交易市场、北碚天生市场、双福国际农贸城等16家综合或专业性批发市场,给山城重庆造成极大交通压力、给下游渠道增加了采购的时间以及成本的同时,也必然增加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难度。
人员结构与法律、社会责任意识的淡泊
农批市场作为商业形态最低端,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均不高,部分从业人员甚至只会签名,另外,群体结构符合社会学家费孝通“差序格局”的典型特征——从业人员之间,形成了以三缘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从而家族群体、老乡会、商会等组织形态成为农批市场的主要网络组织,话语权与行为方式由组织主要领导把控。加上市场经济的逐利特征本身与道德无关,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均相对低下。从而导致走私产品、野味产品、制假售假产品、农残产品等高利润违规违禁产品屡禁不止,食品安全事故频出。
权力寻租与第三方非利益方的监管问题
我国食品安全法以及相关条例虽然进行了完善与补充,但是,在执行层面上依然存在权力寻租的漏洞,甚至可能成为批发市场从业人员进行市场零活博弈的手段。目前,行政执法的流程、权力的边界、惩处的细则依然需要进一步法治化,比如检测的标准、检测的速度、检测的方式、违规的细则、惩罚的力度等等维度依然需要进行量化。同时,“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问题,依然需要相应的非利益第三方随机抽检复核、非利益第三方仲裁等相应的监督与制约。
相应技术的碎片化整合与信用重构问题
现阶段,围绕食品安全领域的相关技术,经过多年的探索、应用、改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对成熟,如溯源认证体系的技术、检疫检测的技术、5G 智能的技术、芯片定位的技术、标准化托盘(周转筐)技术等等,虽然部分城市、部分企业均有应用,但是,应用到食品安全领域的技术集成依然是碎片化的产业现状。中国市场亟需以政府、国有企业等具有公信力的机构牵头来集成上述技术,重构食品安全领域的市场信用,否则,即使民营企业、协会组织应用的再好、再安全、再规范也无法打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顾虑,现阶段“有机、绿色、生态、无添加、野生”等词汇的滥用就是明证。
解决方案:
扎口管理才是城市食品安全管控的出路
在不损害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利益方的前提下,采取政府监管、多方参与、共同发展的方式,对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碎片化整合,重新选址或在现有具备可扩建条件的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在城乡结合部建设/改造 1-2 家,省会或副省会城市建设/改造 3-4 家, 全要素聚集的有一定前瞻性的一站式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城市的农产品货源集散与中转中心。地方政府以此为平台进行食品安全的扎口管理——食品安全监管机构24小时进行驻检、下游农产品流通渠道如餐饮、食品深加工、农贸市场、专卖、电商、企事业团膳以及商超渠道进行随机抽样检测,外地农产品流通车辆不得进入农批市场以外的流通渠道。(中农批(北京)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副总裁 章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