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品牌

福建省常太镇打造“ 中国枇杷之乡”金字招牌纪实

2021-03-24 10:37:18来源:莆田网编辑:郑添元
摘要:近期,福建省常太镇的枇杷已经走向高质、科技化发展道路,为促进常太镇枇杷产业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常太镇将引导枇杷走品牌化道路,擦亮“中国枇杷之乡”金字招牌。

  

从追求高产量到追求高质量,从传统种植到科技加持,从侧重产销到塑造品牌,福建省莆田市常太镇创新“国企+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枇杷产业创新优势,促进农业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擦亮“中国枇杷之乡”金字招牌。

20210324102527012001.png

在央视《中国地名大会》上,常太枇杷亮相,常太镇枇杷办负责人吴真理推介枇杷

3月20日晚,莆田亮相央视《中国地名大会》,当晚在央视频APP直播节目中,《中国地名大会:跟着地名游中国》推出莆田专场,常太枇杷作为莆田美食特产,和其延伸的枇杷宴,在央视主持人与湄洲岛分会场连线直播中推介。

20210324102558624001.png

枇杷熟了,果农正在采摘

常太是“中国枇杷之乡,约有150多万棵枇杷树,8000多农户从事枇杷生产,枇杷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和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今年常太镇梳理产业发展任务清单,促进枇杷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果香美、果业强、果农富,打造鲜活 “常太枇杷”品牌产业发展生动范本。

从高产量到高质量

草长莺飞三月天。在常太镇,漫山遍野黄金果,争相来报春消息。村民们一脸喜悦,挑着一担担丰收的果实,沿着山路蜿蜒下山,那是一年最美的图景。

正值枇杷上市旺季,常太镇枇杷办负责人吴真理参加了《中国地名大会》莆田专场推介后,匆匆从湄洲岛赶回,又投入枇杷销售。“现场推介当晚就接到不少订单。”吴真理说,他要赶紧联系发货事宜。

北京、辽宁、四川、新疆、内蒙古、西藏……2月首批果子采摘上市以来,枇杷越走越远,吴真理在心中撑起一张覆盖全国各省的销售地图。

“今年降水偏少,枇杷甜度高,颗粒饱满。短短一个月,销量5000公斤。”身为常太人,吴真理深刻体会到,今年 “不一般”,与往年相比,常太枇杷“走”得最远,覆盖面最广。

“奇迹”如何创造?

枇杷种植是常太的传统产业,每年盛产枇杷2万吨以上。去年以来,常太镇转化优势,把“一颗枇杷”做成大文章,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常太镇以党建为引领,28个村均已成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枇杷种植户加入专业合作社,由村干部带头示范、采购商先行介入,加强果实品控,收益由合作社和村集体在保底收益基础上3/7分成,并组建完成常太镇联合社。

品质是致胜的法宝。“每一颗外销的枇杷,代表的都是常太枇杷的品牌形象。”镇干部郑林倩介绍,该镇依托镇属企业圳湖实业有限公司统一收购,在莒溪、渡里、岭下、常太集镇设立揽收点,辐射全镇范围,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果品筛选,确保收购的是不打药、不打膨大剂,外观无损害的优质枇杷。在此基础,镇干部和枇杷办工作人员再优中选优,保障每一颗枇杷都是上等好果。层层筛选,严把品质,目前外销的常太枇杷实现零投诉。

传统产业转变为富民产业,利车村果农张世英感慨:“我家收入基本靠枇杷。过去是散卖或是卖给外地收购商,价格不高,今年镇里统一收购,价格比市场价还高,收入也提高了20%以上。”

据悉,今年常太镇枇杷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各村合作社的枇杷,最大限度让利果农。镇枇杷联合社牵头对接大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延伸枇杷产业链,拓宽产业发展,振兴乡村。

从传统种植到科技加持

在溪南村,走进5G智慧果园,枇杷树郁郁葱葱,棵棵枝头挂果累累。林间架设的显示屏,滚动显示大气温度、大气湿度、日照强度等时况信息。这里是常太镇打造的第一个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基地。

溪南村党支部书记王剑平介绍,这片果园是村里土地流转4000多棵果树打造而成。应用物联网技术,建成智能化的生长环境采集系统,能对果园生产现场气象、土壤、水源环境实时监测。果园采用水肥一体化系统,节水、节肥、省电,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强度,还降低人力成本。

智慧果园的枇杷树,大多已经有了“主人”。去年受疫情影响,枇杷交易减少。为减少果农损失,5G智慧果园改变上山采摘、挑担子进城卖的传统销售模式,创新推出云端认养枇杷树的项目,采取“线上认养、线下代管、果品直邮、云端体验”的模式,认养人付费可享有枇杷树一年果实的“收成权”。认养无需到场种植管理,只要通过小程序就可观看果场现场的视频直播展示,实时监控枇杷树生长状况。智慧园枇杷从源头的信息采集记录、原料来源追溯、生产过程、加工环节、检验批次、物流周转,到第三方质检的全程可追溯。

“这里还是镇创建的枇杷品种优势区域中心暨枇杷果树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王剑平介绍,过去常太枇杷以“解放钟”为主,为丰富枇杷品种,常太镇与省农科院合作,启动枇杷改良“万亩计划”,引进“白雪早”“香妃”等白肉枇杷三代品种,目前完成换种66.67公顷。

山门果农郑瑞华说,品种改良后,白肉枇杷在3月就可收成,比早钟枇杷还要早,果实肉白、汁多、香甜,新品种一经推出,广受青睐,且错峰上市,售价较高。农户看到收益,自发提升枇杷品质。

早在2月,常太镇就组织15名枇杷专业合作社成员前往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综合实验中心现场观摩。为减轻农户负担,区、镇、农户平摊改良经费,激励改善枇杷品种,提高枇杷品质。镇里还联系农商行为果农量身定制低息贷款方案,助力农户生产发展。与平安保险对接,专门研究设立白肉枇杷理赔。此外,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行农资购销一体化,发动合作社社员前往与农资公司合作的9家门店优先选购有机肥,享受购肥补贴。一项项惠民举措,提振果农改良品种信心。

科技兴农,让农户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心剂”,伴随着常太枇杷远销,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翅膀。

从侧重产销到塑造品牌

大气磅礴的“圳湖”国画,东圳水库的蓝,枇杷的黄,常太把地域特色和显著色彩浓缩在枇杷包装盒上。

做强“常太枇杷”地理标志,同步注册“圳湖”商标。实行品牌化管理,“土特产”经过“梳妆打扮”,高大上地走出“深闺”。“镇枇杷办负责品控,挑选符合要求的好果方可使用常太枇杷标识的包装盒。”郑林倩说,该镇联合市场监督部门,打击侵权行为,并推行枇杷食品安全的“一社一码”,强化源头追溯。

品牌打响,销路打开。常太镇拓展销售渠道广泛铺开,线下对接永辉等大型商超,线上对接农商行“福农e购” 销售平台,丰富电商、直播、平台等多种模式助农户对接各大运营商平台。如今,客商只要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下单订购。为保障枇杷新鲜,该镇与顺丰合作,缩短邮寄时间,降低损耗率。

延伸品牌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常太镇与本地加工企业和龙头电商合作研发枇杷果干和枇杷果酱等产品在市场试销,受到欢迎。

在莆田市深入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之际,常太镇以此为契机,结合乡村振兴有关政策,引导农户提升枇杷果品,提高经济收入,通过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将优质枇杷销往全国各地,提升“常太枇杷”品牌知名度,完成今年枇杷季的上半篇文章。眼下,该镇正筹划枇杷节及第二届“云上枇杷文化节”,书好“后半篇”文章,吸引带动游客观光旅游,实现枇杷产业走出去与文化旅游走进来的完美融合,让今年枇杷季完美收官。(黄凌燕 许颖 许羡)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