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工作、会友、享受闲暇时光……如今,大大小小的咖啡店成了城市中一道亮丽风景线。由一杯提神饮品逐渐衍变为内涵更为丰富的消费文化,“咖啡经济”吸引了诸多关注。中国的咖啡消费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近年来,咖啡消费量增长迅猛,线下咖啡店的市场规模也在扩大。巨大的市场消费潜力,也吸引着一些海归投身其中,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咖啡馆品牌。
精品咖啡店 沉淀文化
2010年自东南大学毕业后,韦逸前往美国波士顿大学攻读研究生,拿到软件工程学位的同时,也拥有了一段在波士顿做软件工程师的经历。然而,韦逸的兴趣点却并不在此:2017年回国后,他在上海开了一家咖啡馆。
在国外学习和工作期间,他曾在法国学过法式料理,也逐渐养成了去咖啡店里坐坐的习惯。“一间咖啡馆,可以成为城市很好的对外窗口,也像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站台’。”韦逸不无感性地说。韦逸的咖啡馆虽然地处商圈,但外部环境幽静。历史名人故居云集的香山路,给咖啡馆增添了不少人文气息。从选址的考虑到店面的设计,他希望自己的咖啡店能像一棵老树一般,给来到店里的客人带去沉稳和安定的感觉,静谧踏实。咖啡馆内部环境的布置也与他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他希望通过亲切“接地气”的布置,提升消费者的舒适感。
相较于如今不少咖啡馆喜欢不断推出新产品,韦逸咖啡馆的饮品单“守旧”得近乎“刻板”,他坦言自己并不特别喜欢去追求“新”,而是更喜欢将原有产品做得更好。他说,独特之处就是“不变”,用心地、踏实地做好最经典的咖啡。“拿菜单举例,这两年我一直追求的是把菜单上的所有内容做得再精细些,目前仍会有让我不满意的地方,但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他说。
年初,韦逸在东京旅行,那里不少传承百年的老店让他感触颇深,“一个城市需要拥有能够见证它历史的店铺,这也是我对自己的期盼。我希望自己能坚持做下去,做成一家有文化底蕴的咖啡馆。”韦逸笑着说。
猫咪咖啡屋 其乐无穷
高中毕业一年后,罗安决定出国留学,在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和佛罗伦萨大学分别学习语言和经济。2017年,罗安回到杭州,决定在这里开启自己人生新的征程。
由于家中经营餐厅的缘故,罗安对餐饮管理有经验也有兴趣。但相较菜品,咖啡显然让他“更提得起精神”。打定主意要开咖啡馆之后,他想让自己的店既用口味留住客人,还能与消费者产生特别的情感联系。
小动物,就是最好的感情媒介。
留学期间,他曾受好友委托,帮忙照顾一只猫。1个多月的时间里,罗安感受到了与动物间相互陪伴的那份温暖,“从它不认识我,到后来慢慢开始认识我、接受我,最后我朋友把它接走……我真的很舍不得。此后我还常去朋友家看猫,看它过得好不好,看它是否还认得我。”罗安说,从那时起,他开始喜欢猫,打定主意回国后一定要领养一只。
猫,是罗安咖啡馆与众不同里的文化符号。很多消费者听说可以跟小动物亲密接触,便慕名前来,在咖啡馆里安安静静地与它们共处一个下午。
“有很多人喜欢小动物,但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陪伴。他们都可以来我这里,跟小动物待上一阵。”罗安说。他还动了不少小心思,比如把点单付费的二维码印在猫咪衣服上,店里猫咪众多,顾客直接扫描猫咪身上的二维码,宛如店里多了不少“动物服务员”在帮忙点餐。“这样不仅方便了我们,也给客人增添了不少乐趣。”如今,罗安的咖啡馆参与救助了不少流浪猫,对于这些无家可归的小生命,他想努力再给它们一个家。
“三个好汉“ 留给城市的味道
在江苏靖江,朝阳路上的一家咖啡店算得上备受当地居民喜爱的“网红”店。在这个常住人口不到70万人的小城里,“三个好汉”打造的咖啡店立起了口碑,从口口相传到站上当地咖啡店排行榜首位,黄鹏、陈敏、邵帅,将咖啡馆做出了名堂。
每一家咖啡馆都拥有自己的“性格”,个性鲜明的设计,使咖啡馆成为静卧在城市角落的驿站。黄鹏、陈敏、邵帅这3个年轻人凑在一起,要给靖江带来些不同的香醇味道。2014年,带着从南美、非洲多地搜罗来的咖啡豆,邵帅回到靖江,与身为咖啡师的好友配备了整套机器,正式开始了一场味觉上的探索。
三个年轻人分工明确:毕业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黄鹏,专职咖啡烘焙;在英国考文垂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的邵帅,主打创意和渠道;陈敏则主攻口味把关。三人开了第一家只有40多平方米的小店,谁也没想到,开业没多久便“火”了一阵。
“‘火爆’后很快便经历了一段业务的下滑期”,黄鹏回忆说,“这在我们的意料之中,要耐心考虑和研究顾客的喜好和口味,毕竟靖江这里没有咖啡文化底蕴,而培养新的消费与文化习惯绝非一日之功,急不得。”
而如今,3人的咖啡馆已开了分店。始于一杯咖啡的故事越讲越丰富,“我们的咖啡馆里有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也推出了不少艺术展以及与品牌合作的周边产品。这里更像是一个集合空间,我们希望人们在这里放松身心,享受在这里的每分每秒。”邵帅对笔者说。(吴彤 孙亚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