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杨庭聿)近年来,无论是在超市还是网上的食品店,都会看到有特价出售的食品,像面包、酸奶、小零食等等临期食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其实,临期食品一直都存在,以前或许并不起眼,它可能存在在商超的促销柜里,堆在购物车上,在清仓大甩卖的折扣店里。那么,食用临期食品会不会影响健康呢?有人认为临期食品安全又划算,也有人认为吃临期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如何选择临期食品就成了我们今天的话题。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选择临期食品安全吗?
临期食品主要是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是仍在保质期。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准通则》(GB 7718-2011),食品的保质期是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因此由于临期食品依旧在保质期内,只要储存得当,其风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障,可放心食用。食品保质期的确定与食品劣变有关,食品劣变包括感官质量(色泽、质构、风味)、营养价值、食品安全等的改变,是一个渐进而不可逆的过程。一般是通过对食品进行加速试验或直接检测其微生物含量、理化及感官性质的质量变化分析来制定食品的保质期。
购买临期食品还需要注意什么?
在选择临时食品的时候,只需谨记三条原则就好。
一是选购临期食品时需注意查看保质期,尽量在保质期内将食品食用完毕,过期后最好不要再食用。当然,不要因为优惠促销就大量囤货,吃不完反而是一种浪费。
二是在购买临期商品时,看一看商品储存方式的标签。细心观察食品是否出现霉变、变质等情况,一定不要不购买有异常的食品。
三是不同的食品保质期也不同,像酸奶、果汁等饮品,若在运输或贮存出现问题滋生微生物,那么变质的速度会很快,这样的临期食品更应谨慎购买。饼干、方便面、面包这类食物微生物不宜生长或生长速度较慢,安全性也相对会更高。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目前,有业内人士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规范餐饮企业促销活动,鼓励企业在确保食品安全和市场经营秩序的前提下,打折销售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同时,要针对目前网络直播营销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依据《食品安全法》,重点查处无经营资质销售食品、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销售标注虚假生产日期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