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袋、小推车、热情的吆喝、喧闹的市场……在很多人印象里,买菜大概是这种情形。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买菜正在变成一件时髦的事儿——通过手机APP买菜成为不少年轻消费者的选择。很多消费者认为,互联网买菜极大方便了自己的生活,但也有个别消费者表示,遭遇过蔬菜瓜果品质不稳定、货不对板等烦心事。
手机买菜APP解决了食材新鲜度问题,也击中了年轻人不想去菜市场的痛点,所以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由于生鲜产品跟日常用品有所不同,为非标准产品,没有国家颁布的统一行业标准或者制造规格。我们去菜市场买菜,不需要具体的包装说明,只需要“目测”就可以了。这类产品虽然非常便捷,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即“过期”的界限模糊。这容易导致一些猫腻,比如隔夜的包子被重新拿出来卖,新旧产品掺在一起卖,在蔬菜产品上更换标签等,这大概是部分消费者感觉“不新鲜”的原因。
不同于线下购物消费者可以反复挑选、货比三家,线上买菜时一旦收到外观上有瑕疵的生鲜产品,消费者似乎只能“哑巴吃黄连”。对此,应该认识到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首先,平台要认识到,在互联网卖菜这个新赛道上,耍小聪明是不可能走远的。消费者买菜是很直观的体验,他们有一次买到不新鲜产品,就可能放弃整个平台,因此,倘要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平台必须要做好“新鲜度”这一核心命题。其次,政府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对非标产品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就要对相关商家进行依法处理。最后,相关行业组织要积极介入,帮助消费者及时发声,防止一些生鲜电商“店大欺客”,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我国生鲜市场潜力巨大,这对一些互联网企业来说充满诱惑力,但需要提醒的是,企业必须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尊重消费者,不因为蝇头小利而给自己的长远发展设障。( 王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