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早晨8点,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冬月餐厅的后厨走进了10名本科生,他们来自学校思政、历史、中文、物理、化学、数学等专业,跟着“师傅”学习并实践菜肴烹制。这一“师大厨房探秘与实践”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主办、书院劳育工作室承办,后勤保障部冬月餐厅协办,旨在探索劳动育人新途径。
“初入大食堂的后厨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免有些手足无措,多亏了食堂师傅们言传身教,令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劳动的快乐,他们的精湛技艺与敬业态度令人肃然起敬,由此想到每天吃到的食堂饭菜都饱含着师傅们的心血与汗水,今后更要向身边人传递‘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2020级物理专业学生王甲恒分享自己的体会。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这天早上,学校辅导员劳育工作室的负责老师叶林娟带领同学们来到冬月食堂,与食堂经理郭超师傅“会面”。在简单的自我介绍后,郭师傅就开始向学生讲解进入后厨的注意事项,在清楚厨房的安全要求后,同学们穿上白大褂、戴上厨师帽,跟着郭师傅依次进入后厨。后厨分为配菜和烹饪两个大间。选材、清洗、去皮、切配,配菜间里,“厨娘”看似手上在忙却不慌、脚步在移但不乱。朝里走是烹饪间,两排灶台上,一个个大锅架着,轰鸣的油烟机声中伴着锅铲炒菜、师傅涮锅、油锅下菜的声音。2019级历史学专业的张映萍说:“从选材到洗、切、配、烹,每个流程都至关重要。后厨的每位叔叔阿姨都在有序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一条完整的生产线实现了高效出菜的目标。”202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毛思濛说:“为了同学们的一餐饭,叔叔阿姨们得提前好几个小时洗菜备菜,手握特制的沉甸甸的大锅大勺,将一道道菜做出来。为了保证菜品的营养与美味,整个过程都需要细心与用心。真正看到了食堂叔叔阿姨们的辛勤付出,就会对敬业的他们多一份理解。”
观摩结束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确定各自想要制作的菜肴,分组进入配菜环节:选土豆、拣里脊肉、片鱼片、给排骨上浆……紧接着,各小组轮流进入操作间,开始“掌勺”烹饪菜肴。期间,完成小组配菜任务等着排队烧菜的同学,开始主动协助配菜间的阿姨做事,刨丝瓜皮、用竹签串百叶、洗番茄、挑蒜苔,一边惊叹于师傅们的刀工和绝活,一边“偷师学艺”。不知不觉,酸菜鱼、糖醋小排、咖喱鸡块、椒盐里脊、土豆丝、番茄炒蛋就陆续出锅了!“劳动不是一个空洞的词,而是行动。”华东师范大学202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张媛媛感慨。2020级中文专业的陈彩虹说:“大家在师傅的指导下选菜、切菜、炒菜,每一步都动手操作,当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我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满足感与幸福感。劳动便是这样一件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事情。”2020级数学专业的奚玉洁说:“以往由于学业的压力、父母的担心等各种因素,参与劳动的机会极少。这次能深入后厨见识食堂叔叔阿姨们战斗的地方,在节日里劳动实践,真是成就感爆棚。”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党委副书记万姗姗说,策划此次探秘食堂后厨行动,是希望同学们体会食堂师傅工作的不易,在享受劳动成果的同时,把崇尚劳动、珍惜劳动、热爱劳动变成自己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该校后勤保障部副部长赵正军说:“在食堂大厨的指导下,同学们认真洗菜、小心切配、精心烹饪,既是日常生活技能的学习,也是在亲历劳动的过程中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
经过两个小时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们烹饪的菜肴出锅,大家团团围坐在一起品尝这份特殊的劳动成果。2020级历史学专业的黄思琦说:“食材下锅后滋滋的声音,还有灶台上升腾的夹杂着菜肴香味的雾气,这样浓烈的烟火气息,让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劳动的喜悦,更有家的幸福与温暖。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由此也更加感悟到‘光盘行动’的意义。”202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王玲说:“今年过节因为疫情没能回家,借着这次活动有机会在校园里走进厨房,和小组同学合作烹制菜肴,很希望今年回家过年的时候可以把新学的菜式做给父母尝一尝。”2020级中文专业的唐伊凡说:“走进食堂后厨,不禁想起家里的锅碗瓢盆,它们在母亲的手里灵活翻动,便有了一家之肴……而食堂不同,天南海北的人儿聚在了华师大这小小一隅,师傅们得费尽心思炒出五花八门的菜,以熟悉的味道慰藉学子们的乡心。再想起当我们还在沉沉睡梦中时,他们已经早早起来为我们备起了早餐,我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对食物的敬畏。”
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体美劳教育工作推进委员会秘书长苟健说,劳动实践的本质是希望引导同学们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懂得珍惜劳动成果,让敬业奉献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让勤俭节约成为生活的常态。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薇表示:“此次组织开展的学校食堂后厨探秘与实践活动,是将劳动教育和学生的校园生活、日常的个人生活有机融合的一种探索与尝试,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丰富劳动实践体验,深化大学生对劳动价值的理解。”(颜维琦 戴利君 吴彤 陈佳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