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不少消费者本着“治未病”的心态,在保健品上花费了不少钱。降血压、降血糖,增强免疫力……“银发族”老年人成为了保健品消费的主力;维生素,阿胶,葡萄籽……一些年轻人也成为保健品消费的新生力量。
近期,由人民网消费频道与中国消费者协会共同策划的“消费洞察”访谈上,有专家表示,消费者对自身健康关注度的提高,给保健品市场带来了广阔空间,但部分消费者对保健类产品缺少科学认知,选购保健类产品时存在盲目性。人们对保健养生的需求与健康知识缺乏之间的矛盾致使一些消费行为冲动,保健效果没达到反而损害了自身健康。
从“银发族”到“上班族” 购买保健品花费增加
一直以来,老年群体是保健品消费的主力军。据中国保健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超过65%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
随着消费者对于自身健康关注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重视健康养生,希望通过服用保健食品调节自身身体状况。
小贾毕业工作刚满两年,一线城市“996”的工作节奏压得她喘不过气,有时会出现头痛、胸痛,后经朋友推荐开始服用保健食品,自此便成为保健食品的“拥簇者”。小贾说,身边的朋友多少都会吃些不同功效的保健食品。
如今,这类现象并不少见。部分80后、90后表示,即将“头秃了、胃垮了、皱纹多了”,越来越多人希望通过保健品养生缓解“中年危机”。
有需求就有市场,随着消费人群逐渐扩大,不少商家瞅准商机进军保健品市场。一时间,各类保健食品、营养食品、膳食补充剂等涌入消费者视野。
记者调查发现,在小红书APP上搜索关键词“保健养生”,有超过2万篇笔记;知乎APP上涉及“保健”关键词的讨论近千条,关注人数近两万。“三黑汤”养护头发,黑蒜治疗便秘,植物酵素瘦身减肥等保健养生方法,也在网络论坛上大为流行。
不同年龄层的人群在保健品消费上的开销逐年增加。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保健品上的消费比例为42%,4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占比23%。专家表示,老年群体与年轻群体在保健品上的花费比重越来越多,除了购买保健品外,更多人开始关注各种食品养生方法,“夏天泡菊花茶,冬天喝枸杞水”在养生人群中逐渐普及。
有效果不代表真保健 要科学认知产品功能
新晋宝妈徐女士生完宝宝后便开始注重身体调理和保养,“平时服用减肥类酵素、维生素和胶原蛋白冲剂,效果不错。”徐女士购买保健产品主要通过微商代购或药店导购推荐,“对保健类产品研究不多,别人推荐好用就会尝试,基本上是随大流。”徐女士说。
与徐女士一样,有些消费者认为,“健康养生意味着使用多样化的保健产品,效果好的产品质量应该没问题”,他们却并不清楚所使用的产品是否有助于健康。
对此,北京世纪坛医院副主任药师金锐表示,从医学角度分析,并不是所有保健品都有助于健康,比如有些保健品就存在添加药品的现象。“降糖类产品添加格列脲类药物,壮阳类产品添加西地那非,治疗湿疹的草药膏剂中添加糖皮质激素等。这些都佐证一点,有效果的保健产品实际上并不都助于健康。”金锐说。
此前,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营养食品、健康的消费诉求不断增长,人们对保健产品的需求与健康知识缺乏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行业盲目性的关键。
有业内人士称,一些企业将没有拿到保健食品批文的食品包装成保健食品的模样售卖,或是通过微妙的宣传标语诱导消费者购买。据媒体报道,中国保健食品抽检合格率在98%以上,质量出现问题的往往是没有证书的假冒伪劣产品或夸大宣传、冒充保健食品的普通食品。
针对保健品市场上企业宣传存在的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胡钢认为,虽然消费者所观看到的广告中,可能并没有推荐或是保证有疗效的字样出现,但广告整体呈现出健康向上美好的场景,对消费者而言就是隐性的推荐。
保健品不是药不能治病 保护自身权益谨防欺诈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品治疗疾病。”徐华峰表示,不管是什么产品,没有国内保健食品批文,就不能声称其具有保健功效,更不能将其包装成有治疗效果的药品。
例如,部分酵素类产品宣传时强调自身的食品特性,称“健康食品安全减肥”。徐华峰说,但到目前为止,国家监管部门还未给酵素类产品发放过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严格来讲,酵素类食品不具备保健功效。
消费者如何科学选购保健食品?徐华锋认为,就产品功效而言,要认准国家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消费者在对自身身体状况做基本评判后,针对性选择相应的保健食品,配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与健康心理。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营养食品分会主任付萍建议,消费者在选购保健品时需仔细辨识其功效和适用人群。例如,国内外保健品管理与认证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消费者在选购海外保健品时,不能依据国内保健品选购标准购买海外保健品,需明确保健品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金锐说,现在国内三级以上医院都设有用药咨询中心,为消费者免费提供鉴别保健食品真伪的服务,并给予服用保健食品的合理建议。
“当然,如果消费者在购买保健产品过程中遇到欺诈行为,可以向相关监管部门反映,采取正当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徐华峰认为,每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问题,保健食品行业也不例外。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行业协会的规范引领,加之企业的共同努力,保健品行业前景会越来越好。(刘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