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营养保健食品

联合主办 :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


释放政策红利 促进产业发展 打造万亿营养健康食品市场

2020-03-10 13:41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编辑:新闻中心
摘要:纵观此次疫情发生及处置过程,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暴露出诸多问题。目前我国健康产业发展中存在营养健康食品市场尚未满足人民群众需求、营养健康食品产业的监管政策不明确等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刻总结经验教训。

  

中国食品安全报讯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长边振甲) 当前,我国正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前所未有的攻击,党中央、国务院对疫情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抗击疫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健康相关各行各业在全民关注中为抗击疫情不懈奋斗,保障人民群众医疗救治,保障防护生活必需品供应。纵观此次疫情发生及处置过程,暴露出当前我国健康产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除了公众对健康卫生知识不了解、盲目食用野生动物导致病毒传播之外,我国的健康体系建设,健康产品研发、生产、流通等方面均存在短板,值得我们深刻总结经验教训。

营养健康食品产业现况

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将“健康中国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来,近几年我国大健康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社会各界响应中央要求,纷纷转型投身健康领域。除一些外资、合资企业加大在中国的健康产业投资外,中小企业已成为健康产业的主力军,一大批健康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涌现,吸纳了大批就业人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据前瞻研究院测算,预计2019年健康产业从业人员超3000万,产业规模达8.78万亿元,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6%,但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占GDP约10%的比重,健康产业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尤其是营养健康食品市场持续旺盛,从总体上说尚未满足人民群众的巨大需求。

健康不仅是有病治病,更需要防病,即古人所谓“治未病”,做好健康管理,预防到位就可以晚得病、少得病、不得病。人体保持健康不仅需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常量营养素,还需要维生素、矿物质等必需微量营养素,如果从食物摄取的营养不足,就会引起营养素缺乏或不均衡,导致发育不全、智力低下、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WHO将营养素缺乏或营养不均衡称为“隐性饥饿”,长期营养不均衡可导致各种慢性病。时任卫生部长陈竺指出,医生在面对病人时必须会开两张处方:一张是针对病情开具的药方;另一张是营养处方,尤其针对慢性病,特别要考虑营养素补充剂的作用。

营养均衡、免疫力高对保证机体健康尤为重要。面对“新冠”病毒的流行,提高个人免疫力是有效的防护方法,已经成为医生和学者的最大共识。此次疫情的传播路径显著体现出,老年人等免疫力低、抵抗力差的人群是易感人群,死亡病例较多。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组织编写了《协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手册》,其中提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坚持合理膳食,通过均衡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建议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矿物质及深海鱼油等保健食品,多食用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的蔬菜,这些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调节免疫作用,也可适量添加营养素补充剂;饮食不足、老人及慢性消耗性基础疾病患者,建议增加肠内营养剂(特医食品)。

营养健康食品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营养食品、营养素补充剂、保健食品和特医食品,可满足公众对预防疾病、保健和养生的需求,长期食用可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发生。如果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提高营养健康水平,增强自身免疫力,不仅能很快治愈传染病,甚至能避免成为病毒的感染者,更可能会大大降低疫情传播的速度和覆盖面,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提高国家公共卫生防控水平。

营养健康食品在美国被称为膳食补充剂,包括维生素、矿物质、草本植物、氨基酸等,约有数万种产品,市场规模达400多亿美元,每年增长率保持在7-8%。75%的消费者(约2亿人),为了避免患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会定期服用各种各样的膳食补充剂来维持健康,老年人服用的比例超过80%,35%的儿童也服用膳食补充剂以保持营养均衡。美国膳食补充剂需求不断升级,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开发不同营养需要的产品,市场呈现细分化、个性化趋势。2019年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约有6000亿元的市场规模,按近年15%的年均增长率测算,预计很快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营养健康食品消费市场。随着全球“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精准营养、科学营养、智慧营养”将成为全球及我国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

当前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营养健康食品的功效虽已得到医生、学者的共识,也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近年在我国的发展却步履维艰、停滞不前。

一是相关政策不稳定,几乎年年在变化,我国于2016年开始实施注册备案双轨制管理,注册审评审批机制尚不健全,检验评价方法缺失,新型动植物原料使用标准缺失,市场准入时间较长,2018-2019两年仅300余个保健食品、40余个特医食品新产品获得审批,无法抢占科技、市场的先机,满足消费者迭代更新的需求。众多国际品牌非常重视中国庞大消费群体和旺盛消费需求,纷纷开发针对中国人群特点的新技术新产品,通过跨境电商、代购等多种渠道抢占进入中国,目前在国内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二是号称“保健品”的未经政府部门审批的“三无”产品充斥市场,形成了“谁审批谁监管,不审批无监管”的现象,遵守法规者承担过多责任,规避法规者为所欲为,正规军受到严打,杂牌军屡禁不止的劣币驱逐良币怪象。

三是政策导向聚焦于市场准入,导致企业不注重创新,营养健康食品制造产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低,行业秩序尚不健全,缺乏行业规矩规范,规则尚未形成,营销方式陈旧顽疾,大量打着保健品旗号的不法分子急功近利、夸大虚假宣传成为产业发展积弊。

四是频繁“运动式”整治,舆论媒体对营养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长期缺位,造成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知识认知不足,对国内产品不信任,要么是一窝蜂的轻信“网络专家”,要么是一味否定健康养生,不能很好地认知自身的健康需求和应对方法;部分省份医保药店下架营养健康食品,大量民众远赴海外采购,或在线上大量直购进口产品,盲目追求洋品牌,国产品牌销量断崖式下滑。

刚刚经过“百日行动”严厉整顿的营养健康食品行业,行业遭遇重创,大批企业倒闭,人员下岗,行业生存举步维艰,国产产品市场占有率日益下滑。虽拥有5000多种经过国家科学评价和注册批准的增强免疫力功能的保健食品,但面对政策环境的不明朗,不敢大大方方地向社会宣称自己的产品优势,最有效最便捷提高免疫力的产品却遭民众丧失消费信心。

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提供优惠利率贴息贷款等支持疫情防控的财税金融政策,对中小企业渡过由于复工复产难导致的资金危机将产生积极作用。但基于科技、产业、准入、监管政策的不明确,长远来看,对营养健康食品产业主力军的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作用仍是杯水车薪。

疫情之后促进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发展建议

疫情之后,将是健康产业加速发展的窗口时期。近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着力稳定居民消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更好满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费需求,进一步培养居民健康生活习惯”等要求。为落实会议精神,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营养健康食品创新的意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促进我国营养健康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国务院各相关部门应制定出台有关促进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具体意见,尤其是市场监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管部门,从创新、产业引导、许可准入、上市后监管等各个层面扶持产业发展。

鼓励健康相关产品科技创新,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项目,尤其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在产品准入上,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科学审评注册,在保证安全有效前提下加快上市审评审批,为增强免疫力类的保健食品、针对特殊营养代谢人群的特医食品等市场急需产品开通“绿色通道”;减少过度检查,对研发生产环节的核查检查认证认可等,参考国际惯例,简政放权给地方或行业组织;加强中医药在营养健康食品产业中的应用,推广中国传统营养健康文化;规范营销模式,转换思维,促进营销线上化,规范线上零售新业态;鼓励协作整合,支持中小企业并购,集中资源优势。

通过各类鼓励创新政策的落地实施,整体激发营养健康食品产业活力,扶持产业可持续长远发展,满足公众健康生活消费需求,提升我国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