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水产

福建宁德水产专家为大黄鱼养殖户答疑

2020-05-28 16:39来源:闽东日报编辑:张慧
摘要:福建省宁德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刘家富年近耄耋,近日在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抗疫情、助生产”云课堂上,为养殖户答疑解惑。

  

“大黄鱼苗转移到网箱暂养需要注意什么?如何抓好当季大黄鱼生产管理?鱼病怎样综合防控?”……不久前,在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抗疫情、助生产”云课堂上,宁德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刘家富老先生为养殖户们答疑解惑、传经送宝,助力大黄鱼产业复工复产。

刘家富出生在连江县黄岐半岛的一个渔村。自小傍海而居的他对大海有着一份深厚的情感。1971年,从上海水产学院毕业后,刘家富进入连江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并在县渔场指挥部从事渔场渔情工作。

上世纪七十年代,大黄鱼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我心里着急,就有了通过人工育苗保住大黄鱼资源的念头。”刘家富作为基层水产科技工作者,亲历了我国大黄鱼从“网产万担”的丰产丰收到无鱼可捕的全过程。

当时,三都湾的官井洋内,产卵季节还有一些大黄鱼亲鱼进洋产卵,种质资源尚存。1981年底,刘家富主动向组织要求调入宁德地区水产局工作。

此后,他反复地向官井洋周边渔民调查大黄鱼产卵场情况及其产卵规律;深入淡水鱼苗种场学习“四大家鱼”人工繁育技术;收集国内外有关海水鱼类人工繁殖与增养殖技术资料。为项目研究做足了准备,并积极呼吁立项研究。

1985年春,“大黄鱼人工育苗初试”项目正式立项。凭着前期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刘家富设计了一套至今仍不失其先进性的研究方案。在同事们共同努力下,1987年成功培育100余尾全人工繁殖的大黄鱼苗;紧接着3年科技攻关,1990年终于实现了百万尾规模的大黄鱼全人工批量育苗的巨大突破。

大黄鱼批量育苗成功后,推广大黄鱼人工繁育研究成果,推动大黄鱼养殖业发展成为刘家富面临的新课题。

然而科研之路并非一路平坦。1992年,大黄鱼养殖中间试验与深化研究课题受阻,刘家富和他的团队科研经费十分困难,只能以“破船作住房,土坑为苗池,毛竹当水管,木塞做阀门”条件下坚持试验。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1995年,刘家富和他的团队攻克了大黄鱼生长速度慢的难题,确立了网箱和池塘养殖技术与工艺,为大黄鱼产业和海水鱼类新品种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刘家富致力于大黄鱼养殖技术推广,在他的努力下,才使大黄鱼成为我国海水鱼养殖的重要种类、渔民增收的新渠道。

如今八十岁的刘家富,“退休不褪色”,始终没有忘记身为水产科技专家的职责,担任中国渔业协会大黄鱼分会名誉会长、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顾问、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顾问兼学术委员等职。

值得一提的是,刘老先生还先后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获得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中国科协“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等荣誉。

“近年来,随着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深入推进,海上网箱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大黄鱼品质也得到明显提升,在国内外市场将更具竞争力。”刘家富告诉记者,“但大黄鱼产业管理尚需进一步规范、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其中包括种质保护、健康养殖与鱼病综合防控、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推广,以及大黄鱼加工冷链物流等方面仍大有文章可做。只有这样,大黄鱼产业才可能健康持续发展。”(陈莉莉)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