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积极探索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新模式,持续完善推进省级追溯平台一体化建设,鼓励支持省内各市主动探索,自主创新,不断丰富信息技术手段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场景,提升农产品生产源头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助力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推进省级追溯平台一体化建设,提升全程监管工作水平
江苏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2019年江苏省启动上线省级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2020年,江苏省着力构建平台一体化建设,推进监管、监测、追溯、信用、合格证等功能的融合发展。在省级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开通合格证出具打印功能,推动“证码合一”,开发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出具的微信小程序,方便中小规模农户及时出证。开发并上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用系统,平台内实现数据共享。监管机构通过追溯管理系统实现了基地巡查、追溯监管、农产品抽检和绿色食品用标等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以基地巡查为例,监管人员使用APP采集监管信息,生成基地巡查记录,实现移动监管、精准监管、可视化监管,筑牢绿色生产第一道防线。
截至2020年底,已初步建成全省统一管理、数据共享、使用便捷、追溯对象有良好体验的全省统一平台,形成全省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一张网”管理,实现农产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筑起了一道牢固的防线。全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累计入网主体2.7万家,产品溯源11.2万批次。
支持省内各市创新监管手段,提高基层监管工作效能
江苏省积极鼓励、支持省内各市探索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手段,强化高清视频监控、人工智能、5G、无人机、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中的应用,积极探索建立监管部门与生产主体数据信息无缝连接的智慧监管新模式。
苏州市研究制定《苏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三年规划》,规划明确要求2020年至2022年将在苏州涉农县市、区主要监管区域,对茶果、水稻、水产、畜禽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种,以及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示范社等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覆盖智慧监管。2020年在4家种植企业和4家农资店完成了智慧监管软硬件的建设,探索农事行为的可视化监管、休药期行为的实时预警、农用投入品交易和使用的智能监管、试点农产品的安全风险大数据预警。
2020年,苏州市启动建设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智慧监管平台,计划三年内率先建成全国领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为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智慧监管模式。智慧监管平台遵循“三统一”原则,即省市县乡各级主管部门、协会统一使用,阳澄湖大闸蟹池塘养殖、湖区统一养殖标准,追溯平台、追溯标签、追溯戒指使用统一的编码方式和统一的查询结果,通过养殖管理、质量安全、销售管理等智慧管理模式,实现对阳澄湖大闸蟹的质量安全追溯查询、养殖户人脸识别管理、冰鲜鱼投喂即时报警等功能。
常州市围绕“谁管、管谁、怎么管”开发并运用农产品监管地理信息系统,抓住薄弱环节、重点领域,首创“四全”监管模式。一是全域监管。不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的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开展重点监管,而且将全市所有上市销售的初级农产品生产者纳入监管名录,对市域范围内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全面建档,实现全市12万户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全覆盖。二是全员监管。在全省率先推行互联网+农产品质量监管新模式,开发运行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平台,充分整合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农业管理等各级人员资源,建立责任到村的监管员、协管员队伍,构建了“纵向分层监管到底、横向分块监管到边、纵横监管无缝对接”的网格化数字化监管机制。三是全程监管。围绕“政府可控、主体可管、群众可查”目标,在全省率先打造集监管体系、生产管理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于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综合平台。监管体系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运营管理,负责收集监测信息,做好异常情况预警和督查检查。生产管理体系由生产经营主体运营管理,针对种植业、养殖业等不同主体进行个性化平台开发,实现生产经营主体的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收储运输等全链条数字化管理。追溯体系重在搭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全市首批100家农业企业已经启动建立农产品质量产地证明制度,在网格化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上联省部、外连食药部门、下接生产主体,对全社会开放的市级追溯平台和APP。同时,全市畜禽屠宰行业还在全省率先建立起了跨部门、跨平台的生猪“养殖—屠宰—流通—召回—无害化处理”全链条肉品追溯监管平台。四是全民监管。大力推进农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红黑名单”制度,在全社会倡导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产品无公害、消费无担忧的理念,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农产品质量监管,实现全民参与、社会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