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国家卫健委

疫情肆虐彰显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的紧迫性

2020-02-04 15:06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编辑:李玥
摘要:武汉市新型肺炎疫情的发生以及蔓延,与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卫生健康知识仍然相对匮乏、健康素养水平整体不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不仅有助于打赢当前疫情防控战,更是建立疫情防控长效机制的基础性问题。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并迅速蔓延至全国,不但社会紧张情绪升温,也引起亚洲邻国乃至全球的高度关注。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1月20日,习近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研究疫情防控工作,并决定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各方力量开展联防联控,全力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打赢这场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一场人民战争。新型肺炎疫情的发生以及蔓延、肆虐,固然有着多种主客观因素的交织影响,但也与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卫生健康知识仍然相对匮乏、健康素养水平整体不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疫情有很大的可能是由某些消费者非法食用野生动物而引发;再例如,疫情发生后,部分居民缺乏必要的传染病防治素养,无意间加剧了疫情的蔓延;谣言泛滥、过度恐慌,更是与民众健康素养尤其是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不高密不可分。疫情防控,关键在于科学防治。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不仅有助于打赢当前疫情防控战,更是建立疫情防控长效机制的基础性问题,是建设健康中国、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

我国居民健康素养不断提高但总体仍然较低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对人群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都会产生作用,同时还会影响社会生产力、经济等多方面水平的发展。我国社会建设持续发展,经济水平稳步增长,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及需求日益增加。提高健康素养已成为重要民生工程。

从2008年首次发布《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以来,我国已先后进行8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检测调查,尤其是自2012年起,我国建立了连续、稳定的健康素养监测系统。《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近年来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不仅健康素养水平在逐年增高,尤其是近两年来提升幅度很大。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升至17.06%,与2012年的8.80%相比,基本翻了一番。从城乡分布来看,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 22.44%,农村居民为13.72%,但农村的提升速度高于城市。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为 22.07%,中部地区为13.51%,西部地区为13.23%。从全国范围来看,17.06%的健康素养水平,意味着每100个15~69岁的居民,仅有17人具备基本的健康素养,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整体仍然不高,尤其是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更是较低。

20200204151743376001.jpg

2012-2018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居民传染病防治与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亟待提高

根据2019年8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2018年)》,2018年我国居民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为50.18%、科学健康观素养水平为44.48%、健康信息素养水平为27.18%、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为17.05%、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为18.96%、基本医疗素养水平为17.38%。与十年前相比,六类指标均有大幅提升。其中,具备科学健康观素养明显较高,其余方面相对则较低,尤其是传染病及慢性病预防素养偏低,分别仅有17.05%的居民和18.96%的居民具备基本的传染病防治素养和传染病防治素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和疾病谱更替。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饮食及行为结构均发生转变,慢性病已经成为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疾病种类。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已经基本战胜了天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虽然2003年爆发的“非典”再次唤醒了人们对烈性传染病的恐惧,但时隔十多年后,我们甚至将“非典”的爆发视作一次偶然事件。当前疫情的迅速蔓延,固然有着主观和客观上的多种原因,但与广大民众传染病防治素养不高,甚至在疫情发生初期防范意识淡薄有着直接关系。实际上,这次疫情显示,死亡病例大多伴有基础性的慢性疾病,免疫力相对较差,传染病防治和慢性病防治素养具有紧密关系。应该意识到,我们不仅在慢性病预防的健康教育方面任重道远,在传染病尤其是烈性传染病防治教育上也时刻不能放松,在今后的卫生健康工作中既要加强对慢性病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提升慢性病人群的生活质量,也要加强广大民众的传染病防治教育,建立疫情防范长效机制。

居民健康知识亟待转化为健康技能与健康行为

健康技能和健康行为是提升健康素养的重中之重,对健康具有决定作用。只有拥有了健康技能和正确的健康行为,才能减少各类疾病的发生,从而有效规避各类健康危险因素。从现实来看,居民对于健康知识与理念的知晓相对较为容易,但养成健康行为和掌握健康技能则较为困难。“201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30.5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17.04%、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18.68%。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普遍偏低,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则相对高一些。这一结果提示目前的状况是“知易行难”,居民大多能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但要真正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却很困难。即使在当前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戴口罩、勤洗手、减少外出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宣传中反复强调的内容。据澎湃新闻发布的《肺炎认知调查报告》显示,有66.5%的民众表示只要一出门就佩戴口罩,25.5%的人表示仅在人员密集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口罩。但也有将近8%的民众只是偶尔戴戴或者不戴口罩。在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方面,仅有12.8%的民众表示,自从得知疫情以后洗手次数明显增加(当然没有增加洗手次数的民众中应该也包括向来勤洗手的人)。

根据健康教育“知信行”理论,人们的行为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和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在健康教育实践中,健康知识的获取相对容易,但由知识转化为信念,进而转化为健康行为,却是一个比较漫长而困难的过程。居民健康行为又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心理因素、社会及人口学因素均可影响居民健康行为的形成。因此,应根据影响不同人群健康行为的关键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在健康教育工作中不能局限于单纯的健康知识宣传,应采用引导、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多种手段和干预措施,促使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形成。

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尚需完善社会共建共享体系

健康素养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提升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幅度明显增快,主要得益于“健康中国”战略国家层面制度性安排,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持续开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高度关注、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卫生机构提供的丰富健康教育服务和媒体对健康知识的正确宣传和健康文化氛围的营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不断被激发,对健康关注度不断提高。尤其是这次疫情的发生,必将引起全社会对健康素养尤其是传染病防治素养的高度重视。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需要政府、公民、社会组织、媒体以及学术机构等全社会共同参与,将利益相关者全部凝聚在一起,各自发挥功能,构建社会共建共享体系。一是要继续完善顶层设计,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大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活动,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创造支持性环境。二是要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提高健康素养的同时,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三是充分发挥媒体与社会组织等各自优势,加强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普及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四是加强科学研究,总结和推广各地在健康素养促进工作中的优秀经验和方法。(曲阜师范大学食品安全与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尹世久)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