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杨庭聿)东北地区野生蘑菇资源十分丰富,由于野生蘑菇味道鲜美且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物质而为广大公众所喜爱。
随着夏季来临,温度上升,降雨逐渐增多,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而因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导致的中毒事件屡见不鲜。
锦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郑重提示广大锦城市民——珍惜健康,谨慎食用野生蘑菇。
走出容易鉴别的误区
毒蘑菇又叫毒蕈,是一类毒性极强的天然毒性植物,在我国约有100多种,能引起严重中毒的有10多种,毒蘑菇中的毒素十分复杂,一种毒蘑菇可以含有几种毒素,而一种毒素又可存在于数种毒蘑菇中。毒蘑菇中的毒素难以去除和破坏,预防中毒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食用。
鉴别蘑菇是否有毒,民间的方法如依据颜色是否鲜艳、生蛆、长虫,有没有酸臭味,煮后是否使大蒜和银器变黑等来判断是否有毒,这是不科学、不可靠的。蘑菇鉴别很困难,需要专业人员鉴定。
了解蘑菇中毒的症状
毒蘑菇中毒潜伏期一般为2-24小时,有的则很短,不同的毒蘑菇引起的中毒症状不同,大多数毒蘑菇中毒早期都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单纯胃肠炎型毒蕈中毒预后较好。有的病例表现为神经精神型,即除胃肠炎症状外,可在1-6小时后出现出汗、流泪、心动过缓等症状。有些病人可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表现。还有一种除胃肠炎表现外,可出现溶血、肝脾肿大等。而肝损害型最为凶险,典型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部分患者可伴有精神症状。
掌握科学处置的方法
消费者在家食用或在外就餐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疑似中毒症状,要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应尽快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保留病历和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餐饮单位一旦发生毒蘑菇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应立即配合救治患者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擦亮规避风险的眼睛
谨慎采摘、购买、食用野生蘑菇。
对颜色鲜艳或已霉烂的野蘑菇,不宜采食。
烹调加工野蘑菇经洗净后,宜先在沸水中煮3-5分钟,弃汤后再炒熟煮透。
有的毒蘑菇中的毒素与乙醇反应会加重中毒,故进食蘑菇时最好不要饮酒。
特别提醒广大群众和餐饮经营单位不要采购野生蘑菇,应在干燥、通风场所贮存蘑菇,同时避免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挥发、易腐蚀的物品同处贮存,对购买量较大的或长期在某个种植基地购进的食用菌,应注意索取证明蘑菇食用安全的相关文件。
锦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此提醒,要珍惜生命,谨慎采食野蘑菇,经营蘑菇的餐饮服务单位要提高警惕,严把采购关,确保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