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农业农村部

杂交稻成湖南农业一面旗

2019-07-31 11:39来源:农民日报编辑:吕可意
  

湖南省南凭五岭,北控长江,距今一万四千年的湘南就出现了世界最早的栽培稻,是华夏农业文明的策源地;乾隆帝称湘“湖南熟,天下足”,湖南素有“九州粮仓”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前,因长期的战争破坏和自然灾害,加上几千年来封建土地制度的桎梏以及科技落后,湖南农业农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1948年,全省水稻面积3548.21万亩、产粮172.05亿斤、亩产485斤,为此前史上最高纪录。到2018年,全省粮食总产达604.6亿斤,拥有永久基本农田4945万亩,超级杂交稻测产验收亩产达1152.3公斤。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始终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不懈地抓粮食生产,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多居全国前列,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湖南致力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转型升级,使杂交水稻种子在世界各地累计推广80多亿亩,湖南杂交稻种业成为全球现代种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高度重视 保障有力

湖南立足于农业大省实际,全省都非常重视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取得了杂交水稻技术的新突破。1978年,湖南粮食产量达418亿斤,稻谷产量居全国之首。
近年来,湖南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农作物种业发展,把打造种业强省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坚强的领导、科学的方法、有力的举措、健全的机制,扎实推进杂交稻发展。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湖南省出台文件,对种业发展进行全面部署,提出了打造种业强省的工作目标,对深化种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作出制度性安排,着力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近7年来,财政累计投入种业发展经费6亿余元,先后启动了“超级杂交稻技术研究与示范”“超级杂交稻分子育种研究与示范”等多个重大科技专项。加大对农业科研院所的经费保障力度、支持农业科研院所从事种业领城公益性基础性关键技术研究,逐步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商业化育种有序分工、密切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财政资金支持带动了大量的社会资本投入种业科研,2016年全省商业化育种攻关经费即超过4亿元。

三是推动创新创业。促进科研育种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加快成果转移转化,实现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建立种业人才培养、评价、流动和分类管理机制,推动资源、人才依法有序向企业流动,鼓励科研人员通过兼职、离岗创业等方式到企业工作,允许科研人员在企业兼或持股取酬,实现创新劳动同研发人员权益对接。目前全省已有500余名科研人员在企业创业创新,创新潜能正在全面释放。

科技创新 硕果累累

“杂交稻品种像‘悦两优2646’‘泰优农39’,产量高、口感好,米质达到了国标一等,很受农民和市场欢迎;我们大力支持实施现代种业工程,随着杂交水稻等重大农业技术不断创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农业综合产能显著增强,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粮食生产长期稳定发展的信心不断增强。”衡阳市委书记郑建新说。衡阳市农业产值、粮食收购量长年稳居全省第一,辖区内7个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的行列。

自1964年湖南开创杂交水稻研究以来,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水稻种业领军人物披荆斩棘、孜孜不倦,杂交水稻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实现了从三系到两系再到超级杂交稻的三次重大技术创新。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超级杂交水稻研究新成果更是突飞猛进。近年来,一批优质杂交稻品种在全国稻米食味鉴评中获金奖,资源节约型品种已在生产中应用,杂交水稻正走在高产、优质、绿色协调发展的道路上。

湖南作为杂交水稻的发源地,是水稻人才、资本、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汇聚的热土,是种业科技创新的高地。多年来,湖南省充分发挥种业科研优势,着力夯实科研基础,培育壮大科研队伍,积极开发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种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继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之后,国家水稻分子育种平台——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重点机构落户湖南。在全国率先成立企业自主创办的农作物育种机构‘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带动了一大批种子企业成立了自有的种业科研机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湖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袁延文介绍。

湖南始终坚持把杂交水稻这个重大科技创新作为粮食生产发展的战略技术,实施杂交水稻科技推广应用工程,推动全国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超过6亿公顷,约占水稻总面积的58%;累计增产稻谷7500亿公斤以上,贡献了近2/3的水稻产量,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多养活7000万人。

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不久前,在长沙举行的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分会场上,马达加斯加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长吕西安·拉那利维鲁向记者介绍,马达加斯加气候条件复杂,在袁隆平院士的指导下,中国农业技术专家成功培育出3种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使用后,水稻产量达到每公顷10.8吨,远高于当地一般每公顷3吨的产量。

另据湖南袁氏种业董事长袁定安介绍,2007年以来,共有20多位中国农业技术专家在马达加斯加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累计推广杂交水稻4万公顷,增产稻谷12万吨以上。2012年,袁氏种业成立了非洲第一家由企业运营的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湖南隆平高科总裁廖翠猛介绍,近年该公司先后在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塞拉利昂、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塞内加尔等非洲国家开展技术援助项目与人才资源开发,目前已培训非洲官员和农业技术人员约1万人。

据悉,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也已累计培训了近50个非洲国家的学员,16个非洲国家成功试种杂交水稻。目前,国外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约600万公顷。如果全球有50%的稻田种植杂交水稻,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4亿-5亿人。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

杂交水稻是我国率先研发成功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世界性重大农业科技成果,是世界水稻生产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被誉为“东方魔稻”和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提供了安全保障,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用沉甸甸的稻穗回答了“未来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并将为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去年我们成功承办了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和全球农业南南合作高层论坛,今年又高标准、高水平承办了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最近湖南省又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打造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见》。”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表示,“我们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一如继往努力推进粮食生产、产业发展和农业强省、工业强省建设。”(吴砾星)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