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报道组 记者牛春安 刘延正 本报两会特派记者李涛 郭敏
“中国白酒是世界蒸馏酒的鼻祖,是世界上唯一的自然酿造美酒,其本源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国白酒酿造五绝中水、粮、曲、窖无不与自然生态、酿造场所微生物关系密不可分。”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评酒委员、洋河股份技术中心副主任李薇在两会期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世界上其它美酒相比,中国白酒更具有产区优势,也更能彰显产区价值。
加强白酒产区建设 推动白酒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李薇代表指出,产区是国际酒类品牌培育中着力打造的核心概念。纵观全球酒类产业,产区早已成为全球消费者判断酒类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成为了全球美酒的品质表达方式之一。加强中国优质白酒的产区建设,打造产区文化,是中国白酒融入世界美酒、飘香全球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在政府、行业协会以及龙头企业的带领下,我国白酒已经建成了多个特色产区。例如,被誉为“世界三大湿地名酒产区”之一的洪泽湖湿地产区,以洋河、双沟等绵柔型白酒为代表的黄淮流域白酒核心产区,以及中国白酒金三角产区、世界酱香酒核心产区等等。以产区作为中国白酒品质和价值的全新表达方式,建设构建和优化产业协同平台,提升产业集成水平,从而带动产业创新、转型、升级,正在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未来,产区建设将成为推动中国白酒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李薇代表认为,目前我国白酒产区建设还存在“小而散”、缺乏系统理念、缺乏统一标准、产区文化挖掘不深入等问题。
对此,李薇代表建议,一是设立中国白酒优质产区建设标准。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名酒企业三方形成合力,围绕产区准入标准、产区产品标准、产区等级标准、文化检验标准等方面,共同推进中国白酒优质产区标准体系的设立。同时推动优质白酒产区实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产业链建设,全面提升产区价值;二是引导中国优质白酒产区形成合力,打造飘香世界的中国名片。中国白酒百花齐放,品类多样,这对国际消费者来说,难以形成统一而明确的认知,成为中国白酒进入世界烈酒市场的壁垒。产区表达,是世界美酒的通用语言,要引导中国白酒产区形成合力,通过行业标准协同方式,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明确认知;三是加强产区文化的挖掘与输出。中国白酒与华夏文明同生共长,有着千年传承的白酒产区更是文化底蕴深厚。酿造起源、酿酒古迹、百年老窖、技艺传承,以及众多历史人物故事等等,在产区建设中,这些丰富多彩的产区文化都需要进行深入挖掘,进行生动演绎,让白酒文化引领新的潮流。
加大对基层医疗设备和人才投入 鼓励居民分级就诊
“今年年初,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基层社区的严防严控也成为了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扩散的关键节点。”今年两会,李薇代表还提出了关于加强基层社区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议,她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们深刻意识到,基层社区医疗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如:医疗服务能力弱、基层医务人员不足、群众对基层社区医疗依从度不高等问题。
因此,李薇代表建议,一是政府继续加大对基层医疗的设备和人才投入。进一步强化基层社区医疗设备的集中采购、设备更换报废、设备交流等制度建设;二是三级医院与基层社区医疗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息壁垒,导致患者的就医行为难以实现充分的数字化。推动建立基层与三级医院之间的信息化联系,有助于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实现,以及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服务提供信息基础;三是增加居民对基层社区医疗的信任感,鼓励居民分级就诊,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群众对大医院的心理依赖很强,据媒体统计,仅有22.5%的人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56.6%的人不信任基层社区医院的诊疗技术。应当增加居民对基层医疗的信任感,改变固有的就医观念,鼓励居民分级就诊,从而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想就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