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特派记者李涛 郭敏
2019年底到2020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人体免疫功能是一个重大考验,而人体营养状况是决定免疫功能强弱的重要因素。2020年2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称,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能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有助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与救治,其中尤其提到,无论对于普通人群还是患者,都应加强乳及乳制品的摄入。
两会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研发创新部营养健康经理史玉东。
史玉东代表表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20年国民健康素养提升到20%,也即仅20%的人具有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持、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信息中的饮食健康信息对我们影响最大。仅20%的人懂得如何做到饮食等方面健康,说明我国国民对营养的重要性仍认识不够。所以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日本是国际上公认的饮食健康教育方面做得最好的国家,2005年,日本颁布了《食育基本法》,将提升全体国民健康水平上升到法律高度。而我国在这方面还远远落后,目前推广力度较大的营养改善项目分别是:在贫困地区开展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上述两个项目对于改善贫困地区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在项目覆盖面、持续性、有效性、资金保障等各方面仍存在不足。“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占义务教育在校生比例仅为31%(据统计,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在校生数量达到1.4亿),“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覆盖学生数量占全国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和学前教育儿童总数比例仅为12%。因此,亟需国家将国民膳食营养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法律制度、财政投入、实践操作上系统规划、有效实施。建议从孩子抓起,从法律上保障营养教育工作开展和营养项目推广,完善现有项目管理实施,加强营养改善项目专项资金支持。
对此,史玉东代表建议:
第一从娃娃抓起,开展学生食育教育,并给予立法保障。儿童时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关系着孩子身心健康,而且孩子能将健康的饮食习惯延续终生、代际传递。目前,国家出台了很多关于改善学生营养的政策性文件,但在落实过程中经常出现各部门责权利不明确、互相推诿现象,各地中小学在营养教育教师编制、资金投入、安全监管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使得国家营养改善政策难以有效落地实施。
为此,建议参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学生营养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一是推动学生营养立法,将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纳入到立法体系中。明确相关政府部门、学校、企业及相关组织各方责任,切实将各相关责任方对学生营养事业的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建议政府定期制订学生营养餐和经费保障计划;三是加强与已进行学生营养立法和推行学生配餐制度的发达国家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学生营养事业发展。
第二,完善现有营养改善项目,提升项目有效性和覆盖面。针对目前实施的营养改善项目覆盖面低、执行标准参差不齐等情况,建议:将学龄前儿童纳入计划实施范围;成立教育部、卫健委等多部门构成的联席机构,在《学生餐营养指南》基础上,制定学生营养餐标准,并严格监督执行;加强学生营养餐的食育科研及宣传投入,细化对学生营养餐科学指导,从研发和技术上保障《学生餐营养指南》落地执行。
第三,加强食育教育宣传力度,引发全社会大力关注。为保障学生拥有更加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加强学生营养干预,除强化政府主导外,还需增加对学校、老师、家长及学生的食育教育宣传力度。为此建议,一是加强组织提升学生营养健康意识和营养知识普及的活动,帮助学生增加对自身营养健康的持续关注;二是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网信办牵头,国家主流媒体加强对食育教育的宣传引导,强化社会公众对科学合理膳食的认知;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宣传,提倡广大消费者注重牛奶、酸奶等有助提升免疫力的优质蛋白的摄入,科学营养膳食。
第四,提升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支持力度,保证目前营养改善计划项目的持续有效实施。目前,在贫困落后地区,尤其是义务教育学生人数较多的市县,学生营养计划的实施给当地财政造成很大压力。为此建议,对学龄前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食教育和膳食指导给予专项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