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弓少星)2018年3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为全国标准化综合改革探索路径、总结经验。2019年10月12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郭大雷在山东省人民政府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披露,获批试点一年多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会同各级各部门,按照“打造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先行区、新型标准体系建设的试验区”目标定位,扎实推进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落地落实。2018年6月5日,山东省政府成立实施标准化战略(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同年6月8日,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7月16日,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主持召开全省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对三年综改工作各项任务目标全面梳理、分解、细化,2018年启动实施639项重点推进项目,2019年推进733项建设项目。
山东省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发布会
标准立项率同比增长30%。山东省市场监管局落实山东省政府、国家标准委《关于推进标准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重大标准化项目建设落地。组建“山东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建立山东省主导国家标准快速通道,去年以来,山东省国家标准立项率同比增长30%。“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内燃机可靠性分技术委员会”及家用电器、医疗器械、化工新材料、军民融合等领域8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平台)获批建设。
培育先进标准426项。一年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大气污染防治、应急管理、基本公共服务等标准化重大专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协同解决量子信息国际标准、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塑胶跑道地方标准等重点问题,取得良好成效。通过布局建设各级各领域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平台,对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新业态进行精准识别、孵化培育,加快创新技术向标准转化,引领产业升级发展。目前在蔬菜、农业社会化服务、家用电器、医疗器械、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建立8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平台)以及22个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平台,累计转化培育各类先进标准426项,形成13项国际标准提案,争取22项国家标准立项。
造标准化人才培养机制。标准化工作的长效机制,首要要依托标准化人才的培养机制。对此,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协调推动青岛大学、济南大学率先开设标准化专业,将标准化纳入本科和研究生系统教育,实现标准化专业人才的有效稳定供给。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和“青岛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运行良好,累计培训483名高端国际标准化工作人员(包括国际注册学员43名),如今,山东省标准化人才的国际化水平已有明显提高。同时,联合山东省财政部门落实标准化资助奖励措施,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引导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推动技术标准作为单独序列纳入省科技进步奖评选范围,2018年有7项标准获得奖励,标准化工作的长效激励机制逐步完善。
企业公开标准数全国第一。在全面深化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同时,山东省重点推进新型标准体系改革的创新。目前,已完成近107项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评估,开展1000项推荐性标准集中复审,推动向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性标准过渡。对企业标准管理“审查备案制”进行改革,试点以来,企业公开标准数量达到163053个,居全国首位,这也极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与此同时,创新团体标准工作机制,培育团体标准组织168家,发布团体标准357项,固化专利技术21项。去年以来,山东省企业提案和制定国际标准数量增长24%。烟台、滨州、威海、临沂、泰安等地市开展国家“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试点,在25个行业、218家企业开展国际先进标准比对,形成20余份重点指标提升方案,促进相关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创更多齐鲁样板山东经验。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处长赵秀水介绍,下一步该局将继续聚焦体制机制创新、聚焦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全力打好改革试点攻坚战。一是建设好各类创新基地、平台和中心,继续推动完善体制机制、制度政策,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亟需标准的制定工作。二是完成乡村振兴、海洋强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服务等领域重点标准制定任务,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先进标准。三是基本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标准体系,创造一批支撑齐鲁样板、打造海洋强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经验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经验做法。四是按照《山东省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重点任务分工》73项重点任务进度,加强调度、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