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吕可意)11月22日,中国食品安全网从北京新发地市场获悉,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在周前期快速上涨,周后期缓慢回落。
2019年11月与2018年同期白条猪平均价走势对比图
据北京新发地市场负责人介绍,11月22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19.0元/斤,比11月15日的21.13元/斤下降10.08%;比10月22日的23.38元/斤下降18.73%;比2018年11月22日的7.80元/斤上涨143.59%。周环比大幅下降;月环比大幅下降;年同比大幅上涨。上周末价格同比上涨179.47%,本周同比涨幅有所收窄。
11月19日,周内的最高价是21.75元/斤,比上周的21.25元/斤上涨2.35%;周内的最低价是17.63元/斤(11月17日),比上周的20.63元/斤下降14.54%。最低价出现在周前期,最高价出现在周中期,表明肉价在周前期快速冲高,周后期缓慢回落。
本周,白条猪日均上市量为1313.14头,比上周(11月9-15日)的1351.29头下降2.82%;比前2周(11月2-8日)的1285.57头增加2.14%;比前3周(10月26-11月1日)的1235.86头增加6.25%;比前4周(10月19-25日)的1449.86头减少9.43%。
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为2239.57头,年同比下降41.37%;上周同比下降39.57%,本周同比降幅略有放大。
据分析,本周前期,我国东北地区出现大范围的强降雪,而北京市场上销售的白条猪大部分来自东三省地区,强降雪造成一部分运输白条猪的车辆滞留在路上,影响了市场的上市量。因此,本周前期,白条猪的上市量大幅下降,价格快速反弹。
本周后期,前期滞留是路上的车辆相继返京,白条猪供应快速恢复,肉价重新进入下降区间。
由于周前期白条猪上市量明显下降,使得本周白条猪日均上市量环比有所下降;年同比下降的幅度进一步放大。
新发地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由本周肉价冲高回落的过程可以看到,进入11月份以来肉价的下降如上周谈到的那样:“我们认为是‘真摔’而不是‘假摔’,只不过摔得不那么狠而已”。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肉价之所以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落,现在看来,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政府8月份以后出台了一系列保供稳价的措施,这些措施逐渐显现了政策的效力。产能逐渐恢复,对过高的预期明显降温;
对后期肉价上涨的预期降温以后,毛猪的出栏量增加,价格出现下降,屠宰厂随意抬价的行为有所收敛;
北方多个省区毛猪产能恢复以后,肉价继续走高的势头被压制;
前期过高的肉价对需求的抑制作用明显显现,肉价逐渐回归理性,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
前期惜售、压栏的毛猪体型过大,肉质偏肥,已经到了不得不出栏的地步。
10月下旬,市场上销售的白条猪单重普遍在90-130公斤/头,也有单重达到150-160公斤/头的白条。这种超大体型的白条猪大部分属于肥肉型的,市场上销售困难,常常被迫返厂。11月份以后,市场上销售的白条猪单重仍然集中在90-130公斤/头,但是过大的白条猪已近不常见了。市场上难以看到单重超过130公斤/头的白条猪,不等于养殖场或者二次育肥的养殖场没有超大体型的毛猪,只不过北京的屠宰厂不再收购超大体型的白条猪罢了。所以,近期二次育肥的养猪场面临较大的销售压力,也对猪价上涨形成打压的态势。
由于10月份以后上市的毛猪大部分都是压栏时间超过1个月以上的毛猪,销售了此前的大体型毛猪以后还会有新的大体型毛猪,一茬压一茬,这些新的大体型毛猪可以一直销售到春节前后。这部分毛猪,在压栏的时候拉动猪价上市,出栏的时候也会对猪价打压。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敢断定11月份以来肉价的下滑是真摔而不是假摔。
一段时间以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同比下降的幅度一直介乎于30-40%之间,说明毛猪的产能仍然比较低下,供给仍然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肉价继续下降的空间也是有限的。由于毛猪产能恢复是1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所以毛猪价格回落也是1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所以,尽管目前的价格已经比10月下旬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但是下降以后的价格仍然是历年同期的最高点。而且在短时间内这种高位运行的态势还难以改变。新发地市场的商户认为:短时间内肉价超过20元/斤是比较困难的,低于17元/斤也是比较困难的,很可能会在本周末的价位附近反复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