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糖业

人工育王分蜂技术助力蜂蜜增效 促进蜂农增收

2021-04-22 14:07:50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编辑:郑添元
摘要:近日,四川省阿坝中蜂迎来分蜂季。人工育王分蜂技术的掌握可有效助力分蜂成功并减少分蜂过程中的损失,有力保障蜂蜜产量的增效,促进蜂农增收。

  

“这场培训来得太及时!现在正是阿坝中蜂蜂群分蜂的季节,专家教会我们人工培育新蜂王、人工分蜂,每箱蜂能避免几百元的损失呢!”4月15日,四川省“科技下乡万里行”蜂产业服务团中蜂健康高效饲养技术培训在阿坝中蜂保种场举行,56岁的养蜂户莫金香大姐在参训后兴奋地对记者说。

四川省蜂业管理站高级畜牧师李念周告诉记者,人工育王分蜂技术,能有效帮助蜂农避免因分蜂季蜜蜂逃逸造成的损失,是得到业界广泛认可的成熟技术。当前甘孜、阿坝两州各地从事阿坝中蜂产业的蜂农对相关技术掌握程度不高,他们将通过培训,“手把手”教会老乡们这项节本增效的好技术。

人工分蜂益处多

4月15日午后,位于嘉绒藏族核心区的国家级阿坝中蜂保种场内,工蜂们随着暖阳照射、气温升高而活跃起来, 一排排蜂箱出入口前,工蜂“来往进出”很是繁忙。

每年此时到5月下旬,阿坝中蜂迎来分蜂季。所谓分蜂,简单来说,就是蜂箱内老蜂王率领蜂群过半数成员迁移,将王位让给即将诞生的新蜂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如果不加以人为干预,便是自然分蜂;如果进行了人为培育新蜂王、同时保有新老蜂群,便是人工育王分蜂。

自然分蜂、人工分蜂有啥区别?莫金香大姐告诉记者,差别可大着呢!如果进行自然分蜂,老蜂王携大量蜜蜂迁徙后难以追回,每个蜂箱会因此损失8斤-10斤蜂蜜。按照当地市场最低收购价每斤50元计算,自然分蜂会造成每个蜂箱400元以上损失。莫大姐高兴地表示,以后都采用人工分蜂,这些损失都能避免了。

除了帮助养蜂户避免损失,人工育王分蜂技术还有别的好处。“产卵盛期,一只蜂王日产卵量最高可达2000粒,但蜂王产卵量会随时间流逝不断下降。”李念周介绍,当老蜂王产卵量过低时,便可人工培育新一代蜂王,淘汰蜂群中老劣蜂王,让蜂群保持最佳生产状态,这样有利于蜂群快速增殖。

“手把手”教会新技术

“制作育王框、安装王台、移虫,每一个步骤老师们都讲细讲透了!”在马尔康市松岗镇开家庭农场的彩仁吉害怕自己忘记要点,用手机录制下了培训的视频。

近年来,阿坝中蜂产业在马尔康、金川、茂县等地多点开花,已成为当地百姓增收增效的一份“甜蜜”产业。2020年,阿坝全州保有蜂群126000多群,建起标准养殖示范场126个,发展合作社76个、加工销售企业5家,像彩仁吉这样的养蜂户数量超过5500户。

四川省蜂业管理站研究员王顺海告诉记者,阿坝州养蜂户年龄普遍偏大,学习养蜂新技术的积极主动性不够强,了解养蜂新技术的渠道较窄,不少养蜂户的产业管理意识还停留在“放在一边、养蜂看天”的阶段。

针对这样的现状,此次中蜂健康高效饲养技术培训中,除了理论课程讲解,还特别设置了蜂蜡王台制作、中蜂人工育王操作、蜂群实际操作、成熟蜜继箱生产等实训课程及相关考核,“手把手”向参训人员传授技术要点。

“及时、解渴,是学员们对这场培训的普遍反映。”马尔康市农业畜牧局副主任周友贵认为,此次“科技下乡万里行”为当地人工育王分蜂技术、成熟蜜生产及继箱高产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专业支撑。

川西高原的阿坝中蜂产业,凭借优质蜂种资源和高品质的蜂产品,在全国相关行业范围内享有盛名。由于缺少龙头企业、大型养蜂专业合作社带动,马尔康市乃至阿坝全州蜜蜂养殖规模化程度有待提升,蜂产品定价起伏大、不稳定,蜂产业经济效益提升缓慢。

“希望借助一次又一次‘科技下乡万里行’蜂产业服务团技术培训,把一项项优质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扎扎实实教到蜂农们手中,形成突破当地蜂产业发展瓶颈的科技助力。”周友贵说。(张闻亚 袁宇君)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