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糖业

人工智能养蜜打开数字农业“产学研”新篇

2020-12-24 15:24:39来源:东方城乡报编辑:李玥
摘要:近日,在“2020全球农创客大赛”上,中国青年农业创业者们介绍了人工智能养蜜蜂的方式,用信息技术改造养蜂产业链,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外专家的认可。

  

用人工智能养蜜蜂是一种什么体验?过期的牛奶还可以变成包装材料?在“2020全球农创客大赛”上,来自世界各国的农业创业青年汇聚一堂,展示他们在智慧农业领域的“黑科技”。

20201224152201669001.jpg

“天府峰谷”团队组织当地小朋友参观体验“数字化养蜂项目”

近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浙江大学联合举办的“2020年全球农创客大赛”在浙江杭州举行,新电商平台拼多多提供赛事支持。此次大赛吸引全球超过150个青年数字农业科创团队参赛,经过激烈角逐,12支新锐队伍进入决赛,其中5支来自中国。

评审团由六位全球跨学科、跨领域专家组成,并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副总干事贝丝·贝克多担任评审团主席。贝丝·贝克多表示,希望此次大赛能够加速推广以青年为主导的创新商业模式、数字解决方案,释放粮食及农业领域创新潜力,以解决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上行造成的影响。

大赛上,青年农业创业者们带来了充满独特创意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法——在中国陕西、湖南等地,通过“智能蜂箱”和手机来追踪蜜蜂轨迹;来自西班牙的团队利用远程数字遥控系统在集装箱内种植草莓;美国的青年人研发出了智慧集装箱,为非洲国家提供水产养殖的数字化服务。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来自利比里亚和美国科研人员共同组成的“无土栽培和水产养殖的新型混合型创业项目”获得一等奖,来自中国的“数字化养蜂项目”和“MiTerro-食物蛋白提取保鲜膜项目”获二等奖,来自西班牙、玻利维亚和乌干达的三支创业团队的数字化垂直种植项目、果蔬专供项目、食品电商项目获得三等奖。

“养蜂世家”出了位IT农人

根据中国蜂产品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养蜂大国,蜂蜜年产量达到47万吨,蜂胶、蜂花粉、蜂蜡产量均位列世界第一。但我国养蜂业大多是以农户为主的小作坊式养殖,生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

来自四川的刘辉是一名有15年养蜂经验的蜂农。在他看来,养蜂是一件辛苦活,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荒郊野岭中度过;随着年龄渐长,刘辉觉得在“养蜂路上”跑不动了。“在山里受凉的时候腿会很疼,巡查一次往往就要检查数十个、甚至上百个蜂箱,对腰的损伤很大。”刘辉说。

云南蜂业合作社的李富清说:“每年的转场、销售是合作社蜂农最关心的,如果新场地周边过度喷洒农药,会导致蜜蜂大批量死亡。另外,就是销售问题,因为蜜蜂饲养需要的成本很高,一些蜂农为了及时回笼资金会被中间商压价,蜂农一年的辛苦也赚不到几个钱。”

“80后”的符洪川来自养蜂世家,他同时也是一位“IT人”,有13年互联网工作的经验。“我的童年是跟蜜蜂一起度过的,父亲母亲最大的困扰是没有销路,好蜂蜜卖不出好价钱。”符洪川希望用信息技术改造养蜂产业链,解决养蜂难、销售难的问题,帮助蜂农建立品牌,改变中国养蜂业小、散、乱的现实情况。

为此,他和朋友共同打造了“天府蜂谷”项目,“智能蜂箱”就是这个项目的亮点。在全球农创客的答辩现场,符洪川介绍这款智能蜂箱集成GPS定位、温度、湿度、声音、重量监控等300多种电子元器件,可以实时传输监控数据至项目平台,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处理。

“这款智能蜂箱可以极大减轻蜂农负担,传感器可以监控蜂箱内的温度、湿度以及其他一些重要指标,还能对蜜蜂进出量做出监控。这会减少蜂农的开箱频率,对蜜蜂的干扰更少,而且有利于预防病虫害,我们测算,在同等情况下智能蜂箱的蜂蜜产量要比普通蜂箱多30%。”符洪川说。

以智能蜂箱为基础,符洪川团队开发了一套数字化管理平台,不仅汇集了蜜蜂养殖的相关信息,还可以提供蜂蜜产品的营销服务,使蜂蜜实现产地溯源,帮助蜂场建立品牌。目前,数字化养蜂项目已在湖南、陕西一些地方落地,项目的市场价值、创新创意获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外专家的认可。

“过期牛奶”化身环保利器

不同于符洪川希望利用新技术为农业增产增效,罗易希望利用新技术为农业节能环保。

罗易是“MiTerro-食物蛋白提取保鲜膜项目”的负责人。他们此次参赛的项目是将蛋白质食品废料(如过期和变质的牛奶)转化为食物保鲜膜项目。此外,他们还尝试将废弃蛋白质设计成可以替代塑料和棉花的薄膜纤维,其质量与石油基塑料薄膜相似,又比其他生物基材料便宜,可以用于时尚、医疗和包装,起到减少塑料制品使用,更加环保的作用。

在北京工作的外卖配送员王然说:“我每天都要跑超过50单,这50单的包装基本都是塑料盒。”根据相关机构预测,今年快递总量预计达到800亿件,其中约20%为塑料袋包装。在农业领域,以地膜为例,我国地膜每年使用量超过120万吨,传统农用塑料地膜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难以降解,加之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废旧地膜在农田土壤中逐年增多,污染持续加剧。

罗易说:“全世界每年有1.28亿吨的牛奶被浪费,我们希望用新技术实现改变,我们团队有多位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通过技术开发,我们可以将废弃的牛奶变成可以替代塑料的包装材料,此前我们已经实现将废弃的牛奶做成T恤。”据他介绍,从奶牛农场拿到废弃的牛奶后,经过发酵、脱脂、醇化,除去除酪蛋白之外的所有物质,之后将粉末状的酪蛋白浸入碱中,形成溶液,溶液通过喷丝头形成纤维;然后用硫酸从纤维中除去碱,最后将其拉伸,纺成纱线,再按一定比例和莫代尔纤维混合,做成T恤。

在评审团看来,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更加有效地利用废弃食物,减少塑料污染,契合当前绿色发展主题。

国内校、企亮相国际舞台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农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不断增强。“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将持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建设智慧农业。中国的高校、科技公司也正在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完整的商业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跟踪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这一背景下,国际机构与中国高校、企业的合作更加密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副总干事贝克特女士表示,目前中国的数字农业应用于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将推动国际一流数字农业解决方案在全球落地应用,让更多小农户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农业科技变革。”

浙江大学食物经济与农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卫龙宝表示,联合国粮农组织、浙江大学、拼多多共同推动此次大赛,也进一步探索了农业领域“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和应用,通过鼓励青年新锐的科技创新,共同帮助全球农民完善农业全产业链。

在“2020全球农创客大赛”之前,联合国粮农组织、浙江大学、拼多多已在基础科研领域,进行过多次紧密协作。

今年5月,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技术指导下,中国农业大学与拼多多举办第一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邀约全球顶尖选手,参与高原草莓AI种植挑战赛,在4个月的比赛中,4支来自全球顶尖高校的青年科学家队伍,利用植物生长模型、机器学习算法等,与4支全国顶尖农人队伍同台较量,切磋出最适宜高原草莓种植的解决方案,探索一批有价值的“人机协同”草莓种植方案,并将输出到国内更多草莓产区。

联合国粮农组织代理驻华代表欧敏行表示:“让农户与科学家一起来应对挑战,创造出新的技术,形成一系列高效、节约成本并能长时间作用的技术模式,可以带来更广大的市场,进一步发展智慧农业,帮助大小农户。”(韩啸)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