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在黑龙江大地上,百里不见屯,道路两侧是一望无垠的黑土地。几辆大型推土车正在田里穿梭,一派火热景象,这里是黑龙江富锦市大榆树镇一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
2020年富锦市长安镇水胜村万亩水稻示范园。 资料图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黑龙江是我国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粮食生产总量、商品总量、调出量均居全国第一,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有着“中华大粮仓”的美誉。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高标准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近年来,黑龙江省始终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粮增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要举措,取得显著成效。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公示了2020年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拟激励的5个省份名单,黑龙江又一次位列其中。“去年黑龙江被评为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激励省份,今年又在拟激励名单中,这些都是黑龙江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取得的可喜成绩。”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王晓冬说,“我们正在总结经验,统筹组织,全力推进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分时分段施工 不误粮食生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2020年,黑龙江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886.7万亩,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854万亩年度建设任务,粮食总产量达到1508.2亿斤,连续十年产量全国第一,牢牢担起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这几个数字都是抢来的!”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副处长康粤说,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夏秋时节黑龙江又接连遭受了罕见的三次台风袭击,但高标准农田建设未停滞、粮食生产总量未减。“抢”的背后有着全省农田建设人员的努力,探索建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体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好良田才能种好粮。为此,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中之重,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列为全省“百大项目”,举全省之力强力推进。先后出台多个制度文件,全面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黑龙江高标准农田建设工期以不影响粮食生产为前提,采取分时、分段集中施工,时间短、任务重。王晓冬介绍到,特别是2020年疫情防控和秋季台风期间,抗灾和建设都不能耽误。因此,市县政府建立了“容错容缺”机制,开辟了“绿色通道”,除审批需要的必备要件外,其他材料后续可以补报。若需要修改项目设计,在开工建设的同时也能履行变更手续,保证了农田建设的黄金时期。同时,省、市、县三级签订了责任状,执行“7天统计、10天调度、15天通报”的督导推进机制。
建设管理有放有收,监管也要跟得上。黑龙江制定出台了《黑龙江省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质量飞检实施办法(试行)》,率先在全国实行项目“飞检”。康粤介绍,“飞检”就是在不通知各市县的情况下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管理、项目管理和工程质量进行随机抽检,及时发现项目管理中的问题,把所有问题解决在项目验收前。“我们会把问题严重的施工单位列入黑名单,这些施工单位三年之内不能参与省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变化看在眼里 建设热情高涨
“以前没有修路的时候,碰上下雨下雪天,别说是农机具,连一般的车都开不进田里。”富锦市兴隆岗镇兴胜村种粮大户任春德拿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前的一张照片,展示的是下雪天田里齐腰深的车辙印。“毫不夸张地说,拖拉机春天开进田里,秋天才能再开出来。你说高标准农田建了啥?就是给我们平整了泥巴路,播种机、收割机、打捆机都能随时进出田里,方便多了!”
大榆树镇庆胜村种植户杨士玲也感叹道:“怕水!我们富锦内涝严重,就怕长好的庄稼被水淹了。现在好了,建了高标准农田,沟渠既能灌也能排。听说建高标准农田是为了高产田,我看啊,不受内涝影响,稳产就是高产!”
正在晒场上平整玉米的村民招呼着我们:“你们是来收玉米的?”富锦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心总工程师文铁柱说,每到丰收季节晒场就成为抢手的“香饽饽”。“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扩建了晒场,秋收也不怕下雨天,留着来年还能卖个好价,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
富锦市位于松花江下游南岸,三江平原腹地,耕地面积量大。由于地势低、靠近松花江,内涝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两年来,该市坚持“田、土、水、路、林、技、管”综合施策,着力解决渠不畅、路不通、电不连等突出问题。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使耕地变成“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极大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土地利用条件改善和耕地质量提高。
随行的佳木斯市农业农村厅项目监督管理科负责人许洲滨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大伙看到了真真切切的变化,很多村都主动来争取建设项目,积极性很高。
“现在土地流转都是双重收益。”富锦市东北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刘春说,“10亩地经过流转和托管,村民一年大概能收益8000元。他们将土地流转后,可以选择在合作社工作,也可外出务工,一年挣个八、九万元都是普遍的现象。”把小规模经营、分散零星、区块差异较大的耕地,整治为集中连片优质农田,连片的农田上更方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据王晓冬介绍,黑龙江以整村集中推进的方式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根据基本农田分布和自然条件状况,因地制宜确定农田连片规模,统一规划设计,连片建设面积在5万亩以上,其中最大连片面积达20-30万亩。
因地制宜 探索“高标准农田+”模式
“高标准农田就好像一个舞台,呈现的都是各地的特色做法和模式。”这是黑龙江省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生动写照。
在富锦市长安镇水胜村万亩水稻示范园,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稻站站长张羽指着园区里十几块电子屏幕介绍道:“我们组建了传感器、控制器、摄像头等物联设备,对作物生长环境、气象信息、田间长势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从而分析作物生长情况,精准管理。”
建成病虫害测报点和土壤肥力监测网,布设孢子捕捉仪、虫情测报灯……富锦市按照“高标准农田+兴科技”发展模式,已建成了34个高标准示范基地,通过智能化田间管理、精量化节水灌溉、信息化科技服务,努力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区打造成科技推广的先导区和集成区。
据了解,黑龙江根据各市县不同的情况,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发展乡村产业、农村环境整治等工作相结合。目前,在全省初步形成了“兴科技”“固品牌”等14类“高标准农田+”的发展模式。
春回大地,农田上已陆续出现忙碌的身影。今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清单已经下达,黑龙江要建成高标准农田101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万亩。
王晓冬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的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调度,集中力量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先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同时加强考评管理,明确项目建设内容、时限、质量,严格监管资金使用情况,继续以“飞检”的形式对项目建设质量进行抽检。鼓励社会资本、新兴经营组织、涉农企业等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按照权责明晰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积极探索三级“田长制”的管护机制。(刘自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