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镀金食品”有毒 健康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2022-02-21 11:35:51来源:中国网编辑:郑添元
摘要: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毛雪飞与刘海华表示,将金银箔粉用于食品添加剂,无法被胃酸(盐酸)消化,较大尺寸的金箔也无法被肠道吸收,其潜在的健康安全风险需要引起警惕。

  

近日,网络媒体曝光部分商家生产经营“金箔食品”,根据我国食用农产品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金(银)箔金(银)粉类物质(以下简称金银箔粉)不是食品原料或食品添加剂,不能用于食用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生产经营。

从本质上讲,消费者盲目追求金银箔粉农产品这种“网红现象”,主要还是消费者对金银箔粉没有充分了解所致。那么,食用金箔粉是什么呢?它对身体健康究竟有没有危害呢?

金银箔粉的不当使用助长奢靡之风

金具有极佳的延展可塑性,延性仅次于铂,是延展性最好的金属之一。因此,金极易打造成薄片,也就是俗称的“金箔”,1克金即可制成0.5平方米的万分之一毫米厚度金箔;同时,金也可通过化学或者物理方法制成粉末,也就是俗称的“金粉”(并非冶金专业术语的“金粉”,其为铜锌合金),一些工艺的超细粉末甚至可以达到纳米尺寸,几克纳米“金粉”的表面积甚至超过足球场大小。因此,不法商贩将金银箔粉用于食品添加剂时,用量并不大,成本也不高,例如某品牌金箔酒中金箔的成本仅为数元人民币(每公斤仅使用不到0.02克),但是售价却成倍飙升,可谓是“一本万利”,极大助长了奢靡之风,也刺激了逐利企业虚于浮夸、唯利是图的不良之风。

金银箔粉的健康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食品或食用农产品中添加金银箔粉,既无必要,其实也存在不小的健康安全隐患。

一方面,金具有极佳的耐腐蚀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不能被人体吸收。金仅能溶于王水等强腐蚀性物质,而不溶于常见的酸碱,所以金无法被胃酸(盐酸)消化,较大尺寸的金箔也无法被肠道吸收。因此,一些金银箔粉使用者盲目宣传它们的“绝对安全”。但是,一些超细微的金银粉是可以被人体吸收的,纳米尺寸的金银微粒甚至可以穿透细胞壁直接进入细胞内部,产生氧化应激反应,特别是惰性的金纳米材料很难自然排出,金银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生理毒性已经得到了部分证实,其潜在的健康安全风险需要引起警惕。

另外一方面,金本身并不是人体必需元素,完全没有食用的必要。网上提到的一些古医书中金的所谓医用功效也是存在争议的,多作为广告宣传的噱头;少量的金银箔粉既不会提升农产品口感和香味,也没有任何营养价值,也做不到“抗菌”或延长农产品的贮藏期。

金银箔粉中重金属杂质的风险始终存在

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环境中,100%“纯金”是不存在的。一些厂家热炒所谓“纯金”(24K金),其纯度也仅为99.6%,金在冶炼过程中常会导入镉、铬、镍、铅、铜、锑、铋等重金属,其含量在几个mg/kg到几千mg/kg,远远高于普通食用农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而这些元素在胃酸中有着不同的溶解度,是可以被人体吸收并积累在脏器和骨骼中。虽然金银箔粉本身的摄入量不高,但是由于重金属元素的蓄积性和持久性,长期食用的健康累加风险需要引起重视。更值得警惕的是,甚至有不法商贩使用低纯度金或者含铜合金来制作金箔粉,这更加剧了重金属摄入的健康风险,也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难度。(毛雪飞 刘海华)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