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都是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是我国为之奋斗的不懈追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深入做好“十四五”期间食品安全工作。
“十三五”以来食品安全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十三五”,食品行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自主创新、改善民生、国企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协调发展,在这五大领域中出现了重要突破,食品行业进入了一个新格局、新常态的发展关键期。
十三五期间,在食品质量方面,加强了食品源头污染控制,建立了有效的监管体制,提升了食品质量监管的能力;发展了食品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了食品产业竞争力;强化了全链条过程控制,提升了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了科研成果产业化。
新形势下全面推进高质量的食品安全工作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疫情和经济形势复杂,我国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深入贯彻党中央部署,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谋划推动“十四五”时期食品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清醒认识到国际国内形势环境变化之快,矛盾风险之多。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全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推进食品安全高质量发展。
在新形势下,党中央下发关于食品安全相关的文件,把食品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从农田到餐桌,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源头上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有:动物疫病,如病原性寄生虫会影响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植物性和动物性食品农药兽药残留,导致中毒或者致癌;环境污染,会直接污染动物源性和植物源性食品,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因素有:加工环境不符合卫生标准;添加过量或违禁添加剂;采取不当的方式运输和贮藏食品,导致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食品。
“十四五”期间食品安全有效举措
我国人口众多,消费群体庞大,食品消费的需求不断增长,食品行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换代。虽然我国制定了很多关于食品安全的法规,但由于食品从农田经过生产加工销售到消费者手中,过程繁杂,仍然有很多监管不到的地方。在偏远的农村、城镇,存在一些无照营业的小作坊,会导致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从事食品行业的人员要求和素质不高,需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众多部门管理食品安全,分工不明确,影响了食品安全执法的有效性。因此,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执法人员职责分明,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同时,对于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对违法分子起到震慑作用,使其意识到法不可违的严肃性。增强经营者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经营者因利益驱动带来的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
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点餐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但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非常严峻。单纯依靠网络平台的食品生产经营户缺少资金支持,食品生产设备和技术都难以达到食品安全的要求。食品安全监管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要鼓励和支持互联网媒介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曝光。目前,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成为商业世界中的新型技术。可以将网络监管和先进技术结合,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实现智慧监管。
强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食品安全需要社会各界的监督,消费者、媒体等在监管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拓宽消费者的举报渠道,鼓励消费者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全方位监管食品质量。调动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的积极性,壮大食品安全监管队伍。
提高食品检测技术。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繁多,检测技术达到新的高度,但仍需要不断开发和研究新的仪器设备来更加快速、准确检测食品的质量。同时,还应设置专业的食品安全检测部门,与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共同抓好食品从源头到终端的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要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加强风险监管。建立全面系统的风险监控体系,实现“早发现,早处理”,严防风险的发生。提高检测技术,从源头到最终产品都要进行风险监控,扩大食品风险监控范围,及时采取措施,使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王立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