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食品安全舆情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项目发展,共同探索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新形式,9月13日,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与北京清博智能科技公司和北京康云立新科技公司三方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京举行。原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严冯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社长、总编辑朱长学;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路磊分别致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杭州之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思颖分别作专题演讲。会议由中国食品安全报社执行总编辑、常务副社长李涛主持。
作为三方达成战略合作的见证人,严冯敏就三方合作谈了三点意义:一是为政府部门实现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作出积极贡献,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提高监管有效性;二是为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发挥重要作用,社会治理是食品监管的一个重要方面,发挥社会治理的作用将助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三是将推动三方的协同创新发展,就报社而言,可以融合科技资源,提升媒体的舆论监督水平,对企业而言,可以扩大业务范围,增强社会影响力。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副总编辑牛安春与北京清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宗利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副总编辑于溯源与杭州之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思颖和北京康云立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颜官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朱长学表示,合作,首先是优势合成。通过资源勾兑、平衡配置来打造立体的成本合成,要由握手、到牵手、再到携手,要从利益共同体变成经济共同体,然后成战略盟友,最后成生命共同体。其次,合作是为了延伸双方价值链,通过同频共振,实现共赢、共享。多年来,中国食品安全报社进行了立体化的舆论阵地建设:所属的中国食品安全报和中国食品安全网是我国唯一一份食品安全领域专业报纸和食品行业为数不多的拥有互联网新闻许可牌照的网站;首倡并连续举办了十八届中国食品安全大会,大会得到国务院食安办成员单位的部委办局大力支持;与北京市食安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主办《首都食品安全周刊》,与17个省级食安办、市场监管局联合主办食安系列专刊,与教育部、卫健委相关司局联合主办《食育周刊》、《国民营养周刊》等专刊;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员队伍,为参与和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打下了坚实的全媒体通联平台。
据路磊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组建的跨学科、跨机构的科研机构,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治理的智慧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在路磊看来,食品安全是典型的问题导向领域,在食品安全治理领域要综合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手段,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实施智慧治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精准治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强调以人为本,体现食品安全治理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目的。
关于网络舆论研究,沈阳表示,从2009年开始向有关部门呈报材料,今年已经形成网络舆情和智库材料等20万份。下一步,为全覆盖舆情产业链,沈阳团队将深耕网络舆情的预警和发现,强化“弱信号”发现。就食品领域而言,沈阳介绍,通过预警、分析和研判、引导和处置、形象修复等一系列措施,以及建立案例库、口径库和处置库,提升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和处置能力,妥善处置广大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强化舆情问题处理能力,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此外,沈阳还谈到,未来将整合食品安全舆情和抽检信息,推进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研究再上新台阶。
针对三方达成战略合作,吴思颖表示,希望以此为契机,发挥三方在各自领域的优势,能在未来的食品安全领域取得更大的成绩,共同促进整个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据吴思颖介绍,数字食安是一套共享共治体系,首先在杭州进行了实践探索,运用了“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技术,数字化编织全域食安网、搭建互动食安桥,运用市场指挥棒,有效地破解了食品安全领域触角延伸难、社会共治互动难、企业共建参与难的三大难题,实现了食品安全治理和产业发展共赢的新路径。
会上,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副总编辑牛安春、于溯源分别代表报社与北京清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宗利军、杭州之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思颖和北京康云立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颜官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李凌霄,北京聚源宏宇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霞,北京鸿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小民,北京康云立新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抒、运营总监王广禄等出席签约仪式。(张元欣 张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