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牛安春)垃圾处理一小步,文明发展一大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由国港通(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港通”)研发并市场化的微生物厨余垃圾处理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低碳技术最新突破,加快推广使用这一技术,将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环境质量,提高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助力实现碳排放、碳中和,从而尽早形成转型、减量、低碳循环的刚性约束。
要做就做最好的微生物厨余垃圾处理机
国港通的企业文化是:要做就做最好。
世界主要大城市厨余垃圾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左右,我国比率为50%-70%之间。北京市每年产生厨余垃圾量不低于495万吨,从餐厨成份分析,居民家庭厨余垃圾以餐前垃圾为主,餐饮业和学校食堂以餐后垃圾为主,而且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有机物含量高;二是含水量高达 85%~90%;三是油盐含量高。
经过近十年的研发,国港通微生物厨余垃圾处理机针对我国厨余垃圾特点兼具国际发展趋势的技术路线,是一项技术领先的微生物兼氧消纳技术。这项技术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生物技术,它是利用了高效生物菌剂,在有氧环境下有机大分子被好氧菌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可容有机物,另一部分转化为好氧菌不断增值。经过发酵环境加热至 55-75 摄氏度,4到8小时后,厨余垃圾降解为生物腐殖酸肥料。二是配装电器技术,它是对垃圾生物降解剂的自动喷涂装置,2kg耗电不超过1度,处理机可减量消化95%-98%,剩余为高效有机菌肥。比较其他类型垃圾处理机,它有效避免了破碎机污染水资源和厌氧技术的二次污染问题。三是数字溯源,它是通过数字化平台追溯原产地,监测生成环境数据。它突出显示了减量化、资源化、数字化的垃圾处理技术路线。
经过部分家庭和社区试用,以及专家给出的各种环境评估,这款处理机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同等水平标准,具体表现为: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均优越于厌氧发酵、好氧堆肥、饲料化的技术路线;有机质、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含量均达到国际标准要求;总砷、总汞、总铅、总镉、总铬的含量均超过国际生态标准;剩余高效肥料中的粪大肠菌群、蛔虫卵死亡率均超过标准要求;废气氨浓度、硫化氯、臭气的浓度均小于规定标准。目前北京市朝阳区的部分社区正在进行试点工作,中国环境科学院正在进一步监测评估。
另外,根据市场需求和家庭需求,在处理机工业设计环节,达到了型号订制、性能优化。它分为家庭机和商用机。家庭机是设计成为一款家用电器,日处理厨余垃圾分为1公斤、2 公斤、5 公斤不同类型,外形美观,操作简便,插电即可使用,感应即可开盖。日耗电量低于1度,商用机适用于社区、学校、酒店等公共场所,日处理厨余垃圾分为50公斤-5000公斤等不同型号,倾倒入口可升降,垃圾随放随处理,无需集中外运。
跨港通微生物厨余垃圾处理机
依托新型垃圾处理机构建大数据监管平台
2021年7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推进非居民厨余垃圾处理计量收费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厨余垃圾排放登记管理等要求,为促进厨余垃圾的有序化收运处理。国港通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牢牢抓住厨余垃圾处理的根本属性,以“互联网+物联网+垃圾处理回收产业链”为基础思维,建立健全厨余垃圾服务管理体系。
建立厨余垃圾处理大数据监管平台,构建全市厨余垃圾处理一张图
为落实区域内厨余垃圾处理产业发展规划,实现便捷高效的数据可视化关联分析,国港通微生物厨余垃圾处理机建立大数据监管平台,将基于上传至云端的数据,按省、市、区、街道的区域划分,数据处理结果以报表、趋势图、预警图等多种形式展现。该结果为政府服务、分析、决策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碳达峰、碳中和。
此外,国港通微生物厨余垃圾处理机的大数据监管平台将根据数据对厨余垃圾的收运和作业流程进行指挥协调,整体掌控作业的状况和进展、实时挖掘数据并处理紧急情况,提高厨余垃圾治理效能。
建设厨余垃圾监管框架体系,实现厨余垃圾指标的在线全景监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大数据在环境治理领域的运用高度关注,这为运用大数据提高厨余垃圾治理能力提供了指导性原则和政策向导。国港通微生物厨余垃圾处理机实时监测多场景下厨余垃圾的相关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厨余垃圾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并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完成信息的同步定向推送,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多元主体对厨余垃圾的协同治理。
搭建多维度架构,为生活垃圾治理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国港通微生物厨余垃圾处理机将不同空间获取的多源大数据传输至云端,并对各类紧急情况作出快速回应,保障厨余垃圾的处理流程的精确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依据云端可随时调用的数据,为用户提供实时数据流。通过可视化分析、数据挖掘算法和预测性分析等手段,对大数据信息进行萃取、整理和分析。各地区的数据作为城市厨余垃圾治理的“大脑”,还可通过对实时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和存储,将可视化结果用于关联分析,并借助图形化手段保障数据信息传达与沟通的灵活性和精确性。
因此,国港通微生物厨余垃圾处理机的数据处理的规范与优化、科学的作业考核及大数据的建模分析决策机制,为厨余垃圾处理决策提供决策,提高了厨余垃圾处理决策的效率。
跨港通微生物厨余垃圾处理机
助推高标准目标实现
微生物厨余垃圾处理机是厨余垃圾处理的前沿技术,它通过微生物兼氧消纳,可以有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并进而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
助推城市智能化管理上新台阶。微生物厨余垃圾处理机是一款数字溯源产品,它分为大、中、小几个类型,无论酒店、社区和家庭都可以订制化制造。通过国港通数字科技的大数据平台,打造从垃圾分类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全流程作业,对厨余垃圾实施有效管理,同时积极探讨碳汇积分兑换现代商业模式,整合环保数据,监测污染排放,掌控碳中和目标实现。
助推提升环境水平。北京市共有 823.1万户家庭,安装微生物厨余垃圾处理机,可以有效实现“厨余垃圾不出户,垃圾污染不跨街”,在家就地处理,解决目前厨余垃圾造成的脏乱臭的难题。这不仅是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它还是一项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
助推碳中和目标实现。北京市厨余垃圾总体分出量达6109吨/日(2020年12月统计数),根据碳量计算,若30%的家庭使用这款垃圾处理机,每年至少减排约15万吨。更重要的是通过家庭使用,人人参与,家家有贡献,形成全社会参与碳中和的优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