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杨凌示范区)是一座以“农”为特色的农科新城,聚集了农、林、水等70多个学科,7000多名农业科教人员,是我国重要的农科教基地。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倾力打造“农科城”,极大推进了杨凌现代农业的发展,全力促进了育种、制种事业不断迈向新台阶,是杨凌示范区贯彻落实国家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种业振兴的具体实践。
实验室内高科技赋能育种事半功倍、子承父业致力薯香满田畴、农民学制种助农增收奔小康……正在“农科城”上演。
钟情于分子育种 倾尽心血作奉献
“一把尺子、一杆秤”是传统育种人的标配,“尺子和秤固然重要,不过也要充分挖掘高科技赋能育种的潜力,不断缩短育种时间和提高育种效率。”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油菜育种专家张彦锋说。
春耕春管时节,正是育种的大好时机,张彦锋几乎每天泡在实验室内,进行油菜育种实验。“在实验室搞育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耐心和毅力。”张彦锋说。
2015年,张彦锋结束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便做起了油菜分子设计育种研究,同时,开始筹建油菜分子设计育种实验室。通过4年的筹备建设,分子设计育种实验室、油菜低温春化室、油菜加代培养室等实验设施已顺利建成。
张彦锋认为,种业创新就是技术创新,只有技术创新,才能实现品种创新。面对传统育种周期长、基因聚合慢的难题,张彦锋采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将生物技术手段和传统育种相结合,既缩短了育种周期,也提升了育种质量。
在不断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张彦锋还培养了一支分子设计育种研究团队,掌握了高效油菜小孢子培养、基因编辑、分子标记选择、油菜快速加代培养等相关技术,为油菜种业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张彦锋来说,油菜分子设计育种的路还很漫长,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子承父业育新种 致力薯香满田畴
“农时不可误”,这是高级农技师、杨凌金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渭兵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正是深谙红薯育种、制种、栽培的技术法门,朱渭兵才将春耕时节看得尤为重要。“初春天气变化大,要及时准备好大棚棉被,保障棚内温度,这样棚里的种苗才能健康生长。”朱渭兵说。
刚踏入红薯育种行列时,朱渭兵和他的父亲朱俊光面临着红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品种落后、品质差效益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等难题,但困难并没有阻挡他们从事红薯育种的决心。2010年后的两次病毒侵害,让红薯产业受到重创,朱渭兵在父亲等人的指点下,潜心钻研,通过不断栽培试验,他探索出的脱毒良种繁育技术,为红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红薯育种没有终点,要不断优中选优。”朱渭兵认为,红薯作为“温饱粮”的时代已过去,提质增效,培育出新品种,种出好吃好看好卖的红薯才是未来关键。
通过多年的探索研究,朱渭兵培育出的“秦薯8号”,红皮红心,品质好,效益高,受到了众多农户的青睐。朱渭兵培育的红薯品种,先后远销山西、河南、湖北等地,推广面积达到了100万亩/年,许多农户也因此增收致富。
职业农民学育种 助农增收有盼头
在杨凌示范区,农民学习育种较为普遍,职业农民王中来就是其中之一。
连日来,王中来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每天吃过早饭,他就急匆匆进入大棚内,查看种苗长势,精心照顾着自己培育的蔬菜种苗。
“这一小块儿仅辣椒品种就有150多个,番茄品种就更多了!”指着棚内地上的穴盘,王中来说。
王中来认为,搞育种工作就要持之以恒,虽然自己学习育种,只有仅仅四五年时间,但收获颇丰。提及学习育种的初衷,王中来说:“只想着带领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咱也是个农民,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赚,这个初心不能变。”
“我们以这个园区为抓手,把农业发展的经验和优势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农民通过新品种和新技术发家致富,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王中来表示。
如今,王中来还与著名番茄育种专家王建人合力创办了杨凌双模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接国内多家省级农业科学院所、高校和知名种业企业的鲜食番茄、辣椒等作物种子繁制生产及新品种选育、试验、展示和推广。
正因为能够接触到如此多的科研单位,才为职业农民王中来学习育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在2022年杨凌示范区工作会议上,杨凌示范区提出了“1155”发展思路,明确了种业“卡脖子”技术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其中高标准建设中国(旱区)种业硅谷,正是聚焦优势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真正为种业创新发展贡献“杨凌力量”。(耿苏强 郭英 胡明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