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农业

全国人大代表丁光宏: 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将有法可依

2022-03-09 15:50:59来源:文汇报编辑:邢丹
摘要: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制定黑土地保护法被正式列入今年全国人大立法计划。

  

黑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其土壤性状好、肥力高,常被视为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昨日上午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制定黑土地保护法被正式列入今年全国人大立法计划。

全国人大代表丁光宏欣喜地说,这意味着,黑土地保护将迎来更有力的法治支撑。今年全国两会,丁光宏提交了一份关于制定黑土地保护法的议案,呼吁要更好贯彻“大保护”思维,让社会方方面面都参与进来。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个预期目标均与粮食安全息息相关。从粮食产量预期目标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到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无一不是为了“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要保粮食安全,首先要保耕地安全。作为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中国东北地区的自然优势使其成为粮食的“绝佳生长地”。然而,代表们在相关调研中发现,部分农户为了增产持续增施化肥,长期以来的“重用轻养”思维导致了不合理垦殖和耕作现象。更让人揪心的是,大量黑土地因此变“薄”、变“瘦”、变“硬”了。“小时候黑土地很松软,后来变得板结、不吃水。”调研中,当地农民对这一变化有着切肤感受。

与之相佐证的一组数据显示:近60年来,我国黑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了三分之一;黑土层也有所下降……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处理好“养地”与“用地”间的关系,成了当务之急。

土地“肥”起来的关键,是农民要“富”起来。丁光宏认为,黑土地保护,关键还在于充分调动起所有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主动性,才能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农民主动实施,破解黑土地保护中“上热下冷”现象,形成多方合力、久久为功。有代表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借由更完善合理的补偿激励,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汩汩新动力。

虽然我国黑土地目前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区域,但保护活动需要全社会参与。“这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为此,丁光宏建议,要定期向社会公布黑土地保护状况信息,由此促成更完整的公众参与大保护机制。针对黑土地质量动态变化,不仅要建立数据库,还要将相关数据及时与社会公众分享,实现社会各方“齐抓共管”的新格局。(王嘉旖)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