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旅游

荆门小龙虾创品牌、增效益 打造美食与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

2021-09-10 10:40:18来源:湖北日报编辑:郑添元
摘要:日前,水产养殖大市荆门围绕“凸优势、创品牌、提品质、增效益”总体思路,加快构建苗种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交易流通、美食餐饮、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助力小龙虾产业健康发展。

  

漳河水清澈,晶莹剔透,养出清水小龙虾。

水产养殖大市荆门把小龙虾产业作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全域推进,充分利用漳河流域等优质水资源,探索走出一条差异化、品质化、特色化养殖小龙虾之路。

20210910104037230001.png

漳河水库水天一色(袁昌新 摄)

“一只虾”牵动五万农民

水好,虾就好。漳河水库总库容20多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5.6万亩,控制流域面积330万亩,其中荆门灌溉面积达到160万亩。

“我是漳河最早瞄上小龙虾,真正把养殖小龙虾作为产业投资的人,当初就是看中了‘水’的优势。”漳河新区谭店村村委会主任、支部书记周建华说。

2008年,周建华回乡创业,看到潜江小龙虾产业红火,便萌发了养殖小龙虾的念头。2014年开始,他花了一年多时间,到潜江龙湾镇、张家窑镇跟班学习养殖小龙虾。2015年,他成立建华家庭农场,带头养殖小龙虾。最初流转土地及稻虾池塘整治投资4万元,开出28亩试验田。几年过去了,如今他的家庭农场规模越来越大,不仅带动了谭店村43户养殖1580亩虾稻,还带动周边的袁集村、凤凰村、仙女村69户养殖小龙虾。

“看着养虾的乡亲们都挣了钱,我也跟着周书记一起养虾。”谭店村六组王华告诉记者,他把自家的3亩田拿出来养小龙虾,已经3年了,今年1月至7月,行情不稳定,毛收入13000多元,纯收入近9000元,每亩落下近3000元。同村六组朱怀国说:“我的虾田比老王多,12亩,一半精养,一半稻虾养,昨天刚卖了1万多块钱。每天都有人到村里来收虾子,谁给的价格高,我们就卖给谁。”

漳河新区农业水利局局长丰晨告诉记者,到2021年7月底,漳河新区清水小龙虾养殖总面积达到1.84万亩,其中稻田养殖面积1.64万亩,主要分布于谭店、苏畈等18个村,形成了八庙、苏畈、双堰、同乐、谭店等5个漳河清水虾养殖特色村。漳河镇(小龙虾产业)入选湖北省农业科技“五五”工程25个科技引领重点示范村镇。

截至7月,荆门全市渔业户有34789户,从业者10万余人。其中养殖小龙虾约有1.6万户,从业者5万余人。小龙虾放养面积92.2万亩,其中虾稻共作81.6万亩,池塘养殖模式10.6万亩,养殖产量9.2万吨,小龙虾均价16元/斤,养殖效益较去年明显提升。

用“荆门标准”养殖“三白虾”

2019年7月,荆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对外发布《荆门漳河清水小龙虾“虾稻共作”生产技术规程》,对养虾稻田环境条件、田间工程、水草载种、苗种投放、饵料投喂、水质调节、病害防控等方面定出了详细的质量标准。

“有了这个《规程》,农户知道怎样养虾、养好虾,养高品质虾。”荆门市水产发展中心产业发展科负责人蒋金山告诉记者,漳河清水小龙虾现在有了标准:用荆门漳河水库流域水源及全市境内优质水源采用本标准养殖岀的克氏原螯虾(简称小龙虾),俗称“三白虾”,即鳃白、腹白、肉白。水质符合NY5051要求。“这个规程通过专家评审,对荆门小龙虾产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蒋金山说。

小龙虾养殖标准出台后,荆门加大推广力度,加强育养分离等养殖技术应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将养殖大户、经营主体全部纳入,分期集中培训400多人,逐步培养出一批既“懂种稻”、又“懂养虾”的业务骨干,成为小龙虾养殖的带头人。

“我们还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开展小龙虾养殖技术科研合作,积极收集全国优良苗种,建立了10个试验示范基地,探索形成了清水小龙虾养殖成套技术。全市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单产水平达到112公斤/每亩。”蒋金山说。

漳河镇双堰村村委会主任、村支部书记张晓春告诉记者,双堰村按照养殖标准建立了200亩小龙虾养殖核心示范基地,带动周边的农户1000多亩田养殖“三白虾”。目前正在筹划建设总面积500亩、年繁育能力2000万尾苗种的双堰苗种繁育基地。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顾泽茂教授、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熊善柏教授分别带着科研团队实地驻点,现场指导帮助解决养殖加工中发现的问题。

驶入“品质赛道”,创品牌增效益

“我们正把养殖高品质的小龙虾作为目标,引导养殖产业逐步由重规模,转向重品质。”沙洋县水产发展中心主任杨红武介绍,传统的养殖业一旦走向规模化经营、驶入产业发展的快车道,想提升品质,必须通过科技助力,实行标准化生产。

“中国小龙虾产业十强县市之一的沙洋,正加快建设官垱小龙虾和后港小龙虾良种繁养改扩建项目,实施种业工程,推行标准化养殖基地,不断完善小龙虾产地批发市场和冷链物流体系,通过技改扩规不断提升小龙虾加工产能,延伸小龙虾产业链条,打造从生产端到消费端一体化的‘智能物流’。”杨红武说。

今年3月,荆门市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意见的1号文件,明确提出“五个一”工程,把大力发展漳河“三白”清水小龙虾纳入其中,俗称“一只虾”工程。围绕“凸优势、创品牌、提品质、增效益”总体思路,加快构建苗种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交易流通、美食餐饮、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目前,全市已建成仁尚仁、楚玉莱信克等小龙虾加工企业5家,加工能力10万多吨,吸纳了安徽、江西、湖南、河南等地合作社养殖的小龙虾到荆门加工;拥有小龙虾餐饮企业1200余家,打造了强记等特色小龙虾餐饮品牌,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形成了2个专业水产批发市场为龙头、各重点村镇小龙虾交易中心及合作社为支撑的交易流通体系。

荆门市水产发展中心副主任朱代宏介绍,2020年小龙虾为荆门市创造产值近68亿元,其中一产业创产值29.4亿元,为全市农民人均增收贡献300余元,吸纳就业6万余人。小龙虾已经成为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小龙虾产业对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目前,市场上个头大、品质高的小龙虾供不应求,我们保持现有的虾稻种植面积,提高小龙虾品质,让养殖户继续实现增收。”朱代宏说。(贾忠贤 童晨曦 李慧敏 熊东东 叶玉兵)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